亚洲慈鲷的饲养
作者:Mary Bailey
-- Etroplus maculatus(橘子菠萝,最大 10 厘米);
-- E. suratensis(绿宝石菠萝,最大 31 厘米);
-- E. canarensis(珍珠斑菠萝,最大 12 厘米)。
Etroplus 属是唯一真正的亚洲慈鲷(不过,有一些罗非鱼类已经从非洲渗入中东地区),它们分布在斯里兰卡和印度南部的沿海地区。这个属在形态上与其他慈鲷科鱼类有显著区别,可能在早期就与该科的其他成员在地理上分离。它们最亲近的亲属可能是马达加斯加的 Paretroplus 属。
有两个物种是同域分布的,E. maculatus(橘子菠萝) 和 E. suratensis(绿宝石菠萝),通常被称为 Chromides。E. suratensis 在其自然分布区域被视为重要的食用鱼。第三个物种,E. canarensis(珍珠斑菠萝),长期被认为已灭绝,但在 1990 年代被重新发现,现在作为一种观赏鱼可供饲养。然而,这一发现非常近期,关于其行为和饲养的细节尚未有资料。
注:Etroplus 属并非是亚洲唯一的慈鲷属,其中的 E. maculatus(橘子菠萝),后来被划为 Pseudetroplus 属;另外,还有一个 Iranocichla 属。
野外行为
E. maculatus 和 E. suratensis 在它们的栖息地中很常见,它们与其他非慈鲷科的河口物种以及(主要是幼鱼)海洋鱼类共享栖息地。它们所栖息的水域富含卵叶海藻(Halophila ovata)和其他种类的“海草”,这些植物在它们的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繁殖时,E. suratensis 会清除其选择的地点的这些植物,然后挖掘一个直径可达 120 厘米、通常深 5-10 厘米的坑。卵有时产在邻近的基底上(植物叶子、岩石或红树林的根/枝),有时产在从坑的侧面伸出的海草的结节状根系上。尽管领地是隔离的,但已经观察到多亲代共同抚育仔鱼的现象,多达 6 条成鱼合并它们的鱼群并守护它们,最大的一对鱼带头,其他成鱼作为护卫。
E. maculatus 在较浅的水域(通常不超过 50 厘米深,且经常只有几厘米深)中占据一个非常小的领地(直径 45 厘米),其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大片有植被的底部被相邻的领地所占据。它挖掘的巢比它的同属物种小得多,并在悬垂的叶子上产卵,叶子通常只有 3 毫米宽。这需要相当高的产卵精确度——尤其是当叶子随水流移动时——方法是降低臀鳍,直到臀鳍接触到叶子,引导雌鱼沿着叶子的长度产卵。
E. suratensis 在旱季繁殖,此时水质最清澈(在季风季节水中含有泥沙而浑浊),盐度最高(30 ppt)。E. maculatus 无季节性地繁殖;它持续进行亲代护理,直到其后代自身几乎成熟,这就限制了每年产卵的次数。环境条件随季节性变化可能相当大:温度 27-33°C;pH 值 8.5-9.0;盐度 5-30 ppt(每种情况下的第二个数字是旱季的值)。
海草对相对较小的 E. maculatus 和 E. suratensis 的幼鱼来说也是重要的庇护所,有人观察到这些鱼群会“消失”,因为每条个体都将自己头朝上地靠在一片单独的植物叶子旁。在两种物种的成鱼中,颜色都具有隐蔽性——E. suratensis 的条纹使其可以隐藏在植物中,而当 E. maculatus 从庇护所出来时,它在沙地上很好地伪装自己。
E. suratensis 是草食性的,主要以藻类为食。E. maculatus 是机会主义的肉食性鱼类,具有多种食物来源。除了水生生物外,它还会捕食其他同种或异种 Etroplus 的卵和幼鱼,并与 E. suratensis 保持共生的清洁鱼关系,去除真菌和寄生虫。E.suratensis 在草根上产卵,草根上有寄生虫的卵状瘤,这种习性似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伪装,防止非繁殖 E.maculatus 的捕食。此外,两条成鱼持续守护巢穴,推测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在 E. maculatus 中,亲鱼会轮流守护或觅食);这样的严防死守无疑提供了一个额外的保护,以防入侵者。
两种物种的幼鱼都会“擦食”,即以亲鱼的黏液覆盖物为食。人们认为,这种接触不仅在早期阶段提供食物,而且后来加强了亲鱼和幼鱼之间的联系,可能防止 E. maculatus 中的亲代食子现象。考虑到同类捕食的高风险,该物种的长期育仔可能是确保基因延续所必需的。E. suratensis 的幼鱼同样被照顾,直到它们大到不会被 E. maculatus 吃掉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