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深水岩石栖息地(三)(3)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0-20


Trematocara zebra

       Trematocara zebra [深水斑马珍珠] 生活在深度介于20至55米的黑暗洞穴中,专门在黑暗或至少极少光照条件下觅食。为了在昏暗的光线下定位食物,它在口部周围发展了增强的感觉孔,这种增强的头部感觉孔作为猎物检测系统,使鱼能够检测到由于生活在黑暗洞穴中的光照条件差而无法看到的猎物(例如游动或呼吸的无脊椎动物)。

        T. zebra 的描述来自湖的北部,当时仅在刚果的 Luhanga 和 Pemba 被发现(De Vos 等人,1996)。后来,它也在 Kigoma(Van Ammelrooy,见 Andersen,2013b;Büscher,2016)和 Katondo 角被发现(Büscher,2016;Adrian Indermaur,pers. comm.)。包括在 Kigoma 发现的北部种群的 T. zebra 雄鱼,表现出在灰褐色基底上的窄垂直条纹图案,背鳍棘状部分有一条窄的黑色水平条纹。在北部的雌鱼中,垂直条纹被减少为少量斑点,并被从鳃盖边缘延伸到大约一半的侧面的宽水平带所掩盖。Katondo 角附近南部种群的雌鱼缺乏这样的水平带,着色上类似雄鱼。南部雄鱼与北部相似,但背鳍中有一条宽的黑色带,延伸到整个鳍,而不仅仅是前部。南部形态的四个月大幼鱼在臀鳍和背鳍棘状部分都有黑色斑点(Büscher,2016)。

        小型的 T. zebra(最大总长度约8厘米)似乎偏好虾类。一个5.5厘米长的个体的消化道长度为3.5厘米(De Vos 等人,1996),表明其为肉食性。似乎 T. zebra 日夜都留在其洞穴中,没有人报道或推测过它们在其他Trematocara种类中观察到的那种夜间向浅水迁移的现象(见第395页)(Biischer 2016)。Van Ammelrooy(2009)在 Kigoma 附近的岩石基底中,在夜间潜水时在25至55米的深度发现了小群体。有一次,在一个非常大的卵石下观察到了10-15个个体,但除此之外,只观察到了单个标本。


Trematochromis benthicola

       在本书的早期版本(1998)中,该物种被归入 Ctenochromis 属。2006年,Takahashi 等人将 Trematochromis schreyeni 与 'Ctenochromis' benthicola 同义化,他们指出:“将 T. schreyeni 与 'C.' benthicola 同义化表明 Trematochromis 是 Poll(1986)定义的 'Ctenochromis' 属的次异名。”然而,Poll 从未发表过 'Ctenochromis' 的定义。通过在属名上加引号,作者表示 benthicola 不是 Ctenochromis 的成员,但没有更合适的属名可用。很难理解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因为最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是将 benthicola 置于 Trematochromis 中。属名即使在被同义化时仍然可用。因此,属名 Trematochromis 仍然有效(Konings,2015),该物种现在被称为 Trematochromis benthicola [深水洞头金刚]

        在基于分子分析的最新系统发育中(Muschick 等人,2012),T. benthicola 与 Cyphotilapia frontosa 归为一组(而非 Haplochromini),鉴于两个物种都是母系口孵鱼,性别颜色相同,我们或许应该将 T. benthicola 置于 Cyphotilapiini 族中,正如 Meyer 等人(2015)所建议的那样。该建议已在第17页的族列表中得到遵循。

        用于描述该物种(当时作为Haplochromis benthicola)少数T. benthicola标本是在湖泊西北端捕获的,但该物种在全湖范围内分布(Poll,1979;Bills & Schelly,2004;Karlsson & Karlsson,2014a)。这种物种在其自然环境中被观察到的机会非常罕见(Brichard,1979;Karlsson & Karlsson,2014a;Adrian Indermaur,pers. comm.)。大多数标本是在30米或更深的深度被捕获或观察到的,但 Bills & Schelly(2004)能够在赞比亚的相对浅水区(使用鱼藤酮)收集到大量标本。记录的最大总长度为22厘米(Poll,1979),恰好是一条雌鱼。水族箱观察表明,当形成和谐的配对时,雄鱼是较大的个体(Tawil,2009d),因此我们可以假设雄鱼的最大总长度约为25厘米。雄鱼和雌鱼都是深蓝棕色,除了尺寸的细微差别外,没有其他性二态性。在少数情况下,从湖的北端附近的深水中捕获到了明亮的橙色雌性标本(见照片)。类似的橙色鱼类也在 Mpimbwe 角附近的深礁中被捕获(Karlsson & Karlsson,2014a)。

        T. benthicola 生活在较深的岩石栖息地的黑暗深处,在那里捕食2-3厘米长的虾类(Muschick 等人,2012),可能是通过使用面颊下部的扩大感觉孔来定位猎物,这一特征有时在生活在湖中黑暗和/或深水区域的其他物种中也能看到。

        T. benthicola 已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繁殖(Tawil,2009d;Smith,2015),Smith(2015)描述了其产卵行为如下。实际产卵发生前大约一小时,雌鱼开始在沙子上摩擦腹部。从沙子上的一个固定点开始,雌鱼会慢慢地在沙子上摩擦腹部,距离长度约为10厘米,然后上升约2.5厘米,并再倒退回起始位置。然后雌鱼降低身体,再次开始摩擦过程。在实际产卵前的一小时内,她会反复进行这一动作。在一个适当的时刻,雄鱼加入进来,和雌鱼一起游动;当雌鱼在沙子上摩擦时,会释放一到三个卵。卵在基底上之后,雌鱼开始倒退回起始位置,雄鱼将自己置于卵上方并使其受精。受精后,雌鱼上前将受精的卵含入口中。片刻之后,整个过程重复,直到雌鱼释放完所有卵。实际产卵约持续45分钟。此后,雄鱼似乎失去了兴趣,慢慢退后。然而,雌鱼继续在沙子上摩擦腹部,再持续约30分钟。孵育期持续25至27天。

        Tawil(2009d)报告说,似乎没有对幼鱼的释放后照顾,一窝包括12至20条幼鱼,释放时约10毫米长。他还注意到,这对亲鱼在同一个洞穴里呆在一起,尽管雄性似乎从未参与照顾后代的工作。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