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慈鲷病症的表象判断
来源:原创 作者:万宝鱼 日期:2019-04-17
【序】
很多三湖鱼友都听说过:三湖慈鲷容易暴毙,早上还没事,晚上回家一看——死了。不但听说过,有些鱼友还遇到过。本专栏里,也时有这样的帖子。 其实,绝大多数的三湖慈鲷,死前是有征兆的。只是我们平时不注意观察,就会以为好端端的三湖慈鲷会猝死。如果你每天瞄一眼这些生灵,就能减少很多涂炭。而且,观察三湖慈鲷不需要多大的技巧,只要掌握两个字——关心,把“它”变成“牠”。
通常,大多数三湖慈鲷在刚刚得病时,多会具有一些很明显的征兆,你发现得越早,就越能治愈。而最好的观察机会,是在喂食时。所以,麻烦你喂食时,就是再忙,也不要将饲料匆匆朝缸里一倒,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是停下脚步,在擦得比较干净的鱼缸前——驻脚、观察,一、两分钟而已。
对一些去水族商店购买三湖慈鲷的鱼友来说,了解鱼的外观表现,也可帮助你挑选到健康的三湖慈鲷。
本文主要从如何通过三湖慈鲷的表象,来判断牠们是否已经染病或不适。
1、离群、缩角(观察难度:很低)
绝大多数三湖慈鲷不具有群游性,但并不表示牠们游动时总是各奔东西的。一般,也是三三两两地一起游动。尤其在喂食时,不管什么习性的鱼,只要是健康的,都会一直抢食。个别胆小的鱼会抢一下,马上就躲在一边或庇护物后面。这时,那些缩在一角(有缩在上角和下角的)鱼马上就会显露出来。你再看,牠如果游动无力(若摆鳍时软弱无力,眼神呆滞——不转动),就可能得病了。坦鲷中的蝴蝶是最好的例子,离群的鱼绝大多数是病了。
2、 不爱游动(观察难度:较低)
和人一样,三湖慈鲷得病时,也不爱动。对一些游动能力很强的三湖慈鲷来说,一眼就能看出牠的状态。但对少数不喜欢游动的三湖慈鲷(比如底栖类、六间、珍珠虎)来说,要判断牠不爱游动,需要观察得仔细一点。好在大多数得病时不爱游动的三湖慈鲷,还有一个症状——离群。
有时,你会发现健康的三湖慈鲷母鱼离群、缩角或不爱游动时,那么恭喜你了,因为牠可能含卵了。
3、 神情呆滞(观察难度:中等)
乍一看,“神情呆滞”,好象很难观察和判断,其实也是比较容易的。我们经常看人,有时也会发现眼神无力、表情呆滞、脸色发白等现象,这种人除了失恋、欠债等因素外,就是得病了。三湖慈鲷也是一样的,得病时也会神情呆滞、眼光无神。这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症状。好在大多数神情呆滞的病鱼,也有一些共生的症状——离群、不爱游动。
4、 消瘦、腹凹(观察难度:很低)
三湖慈鲷(或者对大多数鱼类)来说,建议喂食时“只喂七分饱”,这样,可以使三湖慈鲷保持正常的体型和不容易得肠胃疾病。很多三湖慈鲷是不知饥饱的,比如HAP类、岩栖类、蝴蝶类等,你喂多少牠吃多少,最后把身体吃成球状。但同时,你如果将抢食厉害的三湖慈鲷和吃食慢吞吞的混养在一起,可能就会导致后者营养不良、身体消瘦。
当你将三湖慈鲷买回来后,发现身体消瘦、腹部内凹,要提高警惕,因为可能有内寄。通常,如果你进的鱼是通过鱼商发运过来的,发现腹部内凹,而其它部位正常,可以认为这鱼是正常的。因为一是鱼商发鱼的前几天,是不喂食的;二是鱼商本身在饲养过程中,喂食量并不大(一般只喂五分饱)。但如果发现除腹部内凹外,还伴有背脊消瘦、尾鳍及附属地带扁瘦时,就肯定有问题了。这是明显的内寄,且已经比较严重了。如果再加上背脊弓起时,那就是内寄晚期了。
之所以要叙述上述内容,是因为三湖慈鲷一旦得了内寄,就比较难治疗了。而很多得轻度(有时是中度)内寄的三湖慈鲷,似乎并不影响牠们的胃口,照样进食,这与得其它疾病的三湖慈鲷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容易迷惑一些鱼友。但尽管如此,这些三湖慈鲷再怎么吃是吃不胖的,而且会越来越消瘦。跟要命的是,得了内寄的三湖慈鲷,会慢慢地将此病传染给其牠同伴。我曾看到过一位鱼友,一缸几十条三湖慈鲷都得内寄的情景。所以,内寄要早治,即使治不好,也不能传染给其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