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三湖知识及通论

地域和慈鲷(8)

来源:原创 作者:万宝鱼   日期:2020-10-26

  
       --食物的选择
       三湖慈鲷对食物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地域变异的程度。不管马鲷和坦鲷,甚至维鲷,植食性的品种地域变异要远远大于肉食性的品种。这是因为,对三湖慈鲷来说,环境的食物来源决定它的去留。
       通常植食性品种的觅食范围小,而植食性三湖慈鲷的食物通常就是藻类,适合藻类生长的环境往往就是浅层和中层的岩石。而三大湖泊的沿岸,并不是都是岩石湖岸,所以当那些地方不适合藻类生长时,就很少有植食类慈鲷的活动。
       同时,由于一个区域的岩石无处不在,如果藻类的生长足够维持那些慈鲷的生存,那么那些慈鲷就不会轻易地迁往其他地区。这样在一定特定的区域内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一个可以繁衍生息的群落。地域之间有时会存在环境和觅食条件等差异,随着时代的久远,通过慢慢进化,就形成了现在可能有差异的,但却是同一个品种的现象。

       --不同的栖息地类型
       整个三湖地区,并不是所有慈鲷都适合居住。比如在马湖,岩石湖岸占了三分之一,其余是沙滩,还有一小部分是水草、芦苇丛(这通常是河湖交界的地方)。这就导致了不同栖息地类型的出现,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的慈鲷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寻找适合自己居住的栖息地。换句话说,只要慈鲷在自己适宜的居住地时,就不会轻易地离开。

       正好上面所述,“当一个种群所在的地域旁,出现了一个非宜居的(至少对这一种群来说)区域时,哪怕这一区域不足500米,那么这一种群就不会轻易涉足或越过这个非宜居区域;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道屏障”。
 
2)慈鲷的活动区域与变种
       对慈鲷来说,无时无刻不在觅食中,有些活动区域很大,有些却很小。正如上面所说,对植食性慈鲷品种的变异几率要比肉食性品种大得多,很大程度上就是它们的活动范围较小。一块区域的食物足够,就不会轻易跑到外面去。
       而对那些肉食性慈鲷来说,中-小形的慈鲷以浮游生物、无脊椎动物等为食,中-大型的慈鲷可能就经其他小型慈鲷为食了。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慈鲷通常活动在开阔水域,活动范围较大;以无脊椎动物等为食的慈鲷通常是底层觅食,活动范围较小。比如马鲷中的Utaka类(以Copadichromis属为主的三个属种)以浮游生物为主食,而Aulonocara属(孔雀类)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后者的地域变种要比前者多得多。
       对那些中-大型的慈鲷来说,广阔的水域都是它们的主战场,因为它们的觅食对象是其他小型鱼类(主要是小型慈鲷);哪里有小型慈鲷,它们就会出现在哪里。所以中-大型的三湖慈鲷的地域变种程度就与小型品种不能相比。对那些慈鲷来说,我们只需掌握它们的名字即可,而不必在乎具体的地域名(即产地)。
       比如马鲷中的Aristochromis christyi(鸟嘴)、Buccochromis属所有品种、Champsochromis属所有品种等,和坦鲷中的Boulengerochromis microlepis(90天使)、Lepidiolamprologus属中的大型炮弹类品种等。
 
3)湖泊的变迁和变种
       研究表明,马湖和坦湖都曾经历过数次大的变迁,主要是湖水的水位都曾大幅度地下降和上升。在几十万年前的严重干旱时,湖水几乎干涸。后来随着水位的上升,原生慈鲷(被称为奠基者)也会垂直迁移,并可能分布在湖泊四周。随着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和食物的不同,一些慈鲷可能会发生变异;而还有一些慈鲷并没有发生变异。那么那些没有发生变异(或变异很小)的品种,会被认为是古老的品种。
       比如,很普通的坦鲷Chalinochromis brichardi(金衣女王)孤立地分布在湖泊的北部和南端,且形态都几乎一样,那就可以被认为是古老的品种。大家熟知的Protomelas spilonotus(金头格仔),主要产地在湖的西侧且不连续分布,但在湖的对岸(东部)几个孤立的地域也发现了形态相似的相同品种,所以这也是一个古老的品种。推而广之,只要是地域相距比较遥远,但却没有发生地域变异的相同品种,基本上都能被认作是古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