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马鲷-维鲷及其饲养

拯救 Taiwanee Reef 的 Chindongo saulosi(索罗斯蓝黄斑马)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9年第4期) 作者:Larry Johnson   日期:2025-01-04



(翻译:ChatGPT-4o)

       Taiwanee Reef 的景致令人叹为观止,而我这些年来在马拉维湖 Taiwanee Reef 的潜水经历也堪称精彩。2010 年,我在此潜水时,竟然发现 C. saulosi 非常难见,它们都去哪里了?

        Taiwanee Reef 距离马拉维的 Chizumulu 岛北方约 18 公里(11.2 英里),但礁体位于莫桑比克水域。上一次来这里潜水已是数年前,当时礁区遍布成百上千条这种鱼,数量似乎很可观,甚至在船的锚点附近也能见到大群的 C. saulosi。Chindongo saulosi 只分布在这片礁区,在马拉维湖的其他地方并没有发现。这种慈鲷在马拉维慈鲷的交易中非常受欢迎:雌鱼的黄色与雄鱼的蓝底黑纹相得益彰,让鱼友们难以抵挡。


重建礁区种群

       2012 年,我获悉 Ad Konings 将在 2013 年组织一次将 C. saulosi 投放回 Taiwanee Reef 的行动。可能许多年来过度捕捞已让这里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我很高兴能参加,立刻预订了机票。由于有从加拿大多伦多出发的新航线,行程时间大大缩短,只需 30 小时,且只有一段过夜航班抵达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转机,最终到达马拉维的利隆圭。

        Ad 之前已经与 Stuart M. Grant 公司联系,从野外收集了 C. saulosi 原种,并进行人工繁育,以便投放回礁区。最初,这些鱼被饲养在一只小型船大小的水槽里,繁殖进展不错,后来又搬到了一个更大的水池,换季时温度波动小一些。第一年的繁殖成果有限,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鱼可供投放。

        出发前不久,我们把几箱 C. saulosi 装进了塑料袋,然后前往 Bandawe 过夜,等船次日赶来与我们会合。然后我们装船向 Taiwanee Reef 进发,航程大约 5 小时,Bandawe 就在 Kande 岛以北。到达礁区后,先接受指令下水,花十分钟数一数 C. saulosi 的数量。由于我是第一个下水,直接潜到它们出没的深度,我统计到的数量似乎高于其他人。

        回到船上后,装 C. saulosi 的塑料袋被打开,交给潜水员,放出袋中空气,好让我们能把袋子带到底部。我决定用照相机记录下这一刻,而不亲自参与投放。要在水下把鱼从塑料袋中放出可比水族箱里困难多了,有些鱼压根不想离开袋子,我们也得想些新招数。好在一切顺利,共投放了几袋非优势鱼(主要是雌鱼),以及大约 100 条幼鱼。礁石间显得有点挤:有人录像,有人拍照,大家都在这狭小区域进行投放!

        风、浪和水流对这片礁区常会造成麻烦,但当天的天气配合完美,所有鱼都顺利放生!当我们还在礁区潜水的时候,就能见到这些 C. saulosi 在礁岩上四散游动并寻找藏身之处,然后我们才各自分头去拍摄其他鱼。


后续的几次旅程

       到了下一年(2014)准备出行前,Stuart M. Grant 公司 的管理总监 David Nkhwazi 与我联系,问我是否愿意再把一些 C. saulosi 投放回 Taiwanee Reef,我当然一口答应!这一次很轻松地将其列入潜水行程计划,作为第二次潜水的目的地。前往 Taiwanee Reef 的航程相当漫长,我们先一路北上,途中在 Mbenji 岛群停靠并潜水一次,舒缓下长途的疲劳。从南边的 Kambiri Point 出发,船大约要航行 18 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清晨 5:30 左右,我们抵达 Chizumulu 岛,并在 Machilli 岛和 Chizumulu 岛之间抛锚,这里海面平静,是个美好的停留点,让我们可以先享用咖啡和早餐。停留约一小时后继续出发,从这里再往前约 18 公里(11.2 英里),差不多又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 Taiwanee Reef。和去年一样,我先让潜水员下水花 10 分钟数一数 C. saulosi,然后回到船上再取鱼放流。相较于 2013 年时所投放的数量,C. saulosi 的数量仅微幅增加,我想这主要得益于鱼友和出口商意识到此鱼数量很少,慢慢不再进行采捕所致。这一年风浪和洋流也相当配合,再次顺利投放。但令我颇感懊恼的是,后来听说在下次行动前,仍有人在这片礁区进行过至少两次的 C. saulosi 捕捞。


2015 年及以后

       2015 年我们再次组织潜水活动,结果很喜人,统计到的数量比我预期还要多。Taiwanee Reef 的状况也明显好转,此前大块剥落的厚重藻类(aufwuchs)如今基本被啃食干净,紧贴在礁石表面。

        2016 年再度前往时,C. saulosi 的数量相比上一年更是大幅提升,经常能见到 20-30 条成群在礁区巡游。这对礁区和正在恢复中的 C. saulosi 来说都是好消息!当年也成功进行了另一次投放,虽然水流有点急,但总体而言放流顺利、潜水也很棒。那一年 C. saulosi 的数量多到计数成了难题;对一些鱼群只能估算,因为实在难以逐条清点。

        在放流完成后,我在礁区巡游时又发现了一个更偏远的地带,有直径约 2 英尺(约 0.6 米)的巨石散落,繁殖中的雄鱼就在这些岩石之间进行求偶产卵,没有其他雄鱼干扰。它们会从巨石缝隙探出头,试着把雌鱼引进石缝产卵。这里的活动非常热闹!这个区域大约有 30-40 英尺(约 9-12 米)宽,长度更大,岩石分布在一个巨大的平坦岩台顶部,水深大约 35-40 英尺(约 11-12 米)。在这里我没见到 C. saulosi 成群游动,主要是相对固定的雄鱼守在产卵地招引雌鱼。真是迷人的景象!

        然而,2017 年我们的运气不太好。Taiwanee Reef 水质呈绿色且能见度极差,加上水流湍急,根本无法准确数到种群数量。有些潜水员差点被水流冲走,不得不救援。我让船长在船舷边系了大约 100 英尺(30 米)的蓝色聚乙烯安全绳,以便潜水员如果被冲离礁区能及时抓住。礁区上方的水位是我见过最低的,似乎马拉维湖的水位近年来下降了至少 7-8 英尺(2.1-2.4 米)。要在水面上定位之前投放的旧地点也变得困难。我和其他人在船侧挂靠时也费了不小的力气,强劲的水流让我们拿着鱼袋时忙活得满头大汗。潜到礁区也不轻松,为了对抗激流,我们得迅速潜到水下、先躲在礁石背风面,再游回到约定地点完成放流。这次我们一共投放了整整五箱鱼,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Stuart M. Grant 公司已摸索出更有效的繁育方式。

        连续五年安排这趟行程并投放 C. saulosi,我要由衷感谢所有参与者!虽称不上辛苦,但相信大家都乐在其中,而且这是在做正确的事!特别感谢 Ad Konings 率先发起此项目,感谢 Stuart M. Grant慈鲷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也感谢 Stuart M. Grant 公司一直负责饲养和繁育 Chindongo saulosi!请大家不要再索取野生的 C. saulosi——这片礁区需要留给这些美丽的慈鲷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