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lochromis sp. 'ile des cochons'(猪岛水晶):第二次进口里还有三条与所有已描述种都对不上号的 haplochromine,据说是来自湖北部一个马蹄形的小岛 Ile des Cochons,故我先依此命名。它们比其他鱼更倾向于上层水域,大部分时间在开放水体游动,产卵地点则选在大岩石顶部。目前仅有的几条已繁育出 75 条以上的幼鱼,也有望很快被广泛饲养。
尽管已有多达 13 个潜在物种进入人工饲养,基伍湖对我来说依旧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执念,因为那条漂亮的 H. kamiranzovu、以及有趣的 H. occultidens、H. gracilior 仍然下落不明,而我们手中的 H. graueri(伊弗罗蓝焰) 种群前景也不算明朗。此外,考虑到基伍湖的面积之大,今后还存在发现更多新物种的可能性。这个远在刚果一角的湖泊,恐怕会一直是个难以彻底解开的谜团。
要特别感谢 Peter George、Tom Koba、Michael Liu、Lisa Hoeber 以及 New England Cichlid Association 对基伍湖慈鲷的浓厚兴趣,才使这两次进口成为可能。若没有这样一个专注且敬业的团队,引进并维持这些新品种就几乎无法实现。Paul Loiselle、Jos Snoeks、Ad Konings、Matt McGee、Peter George、Adrian Indermaur 和 Ole Seehausen 也在根据照片辨认物种这一艰巨任务上给予了宝贵帮助。
参考文献
--Lucanus, O. (2017)。《首次商业进口基伍湖慈鲷》。慈类新闻26(4)(10月):20 -23。
-- noeks, J., B. Kaningini, P. Masilya, L. Nyinawamwiza, &J. Guillard。 (2012)《基伍湖鱼类:多样性与渔业》。在Guillard等人的研究中。水生生态学丛书,AQEC第5卷。第八章,第127-152页。
-- Snoeks J. (1994),《东非基伍湖haplochromine(Teleostei,慈鱼科)的分类订正及其生态学注释》。Ann Mus Roy Afr中心,SciZool 270, Tervuren, 221页。
-- Snoeks J. (1995),《基伍湖haplochromine的多色性:一物二价?》见:Konings A. (ed.),《慈鲷年鉴》第5卷。慈鲷出版社,德国,第48-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