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噶尼喀湖和它的慈鲷(The lake and its cichlids)
来源:Ad-Konings 作者:万宝鱼(翻译) 日期:2019-04-21
【序】(这是十年前翻译的文章)
一直想翻译点三湖的东西,但又有点犹豫,原因有下:
1)英文水平一般,怕翻译错了误导读者;
2)翻译专业资料太累,要花费很多时间;
3)今天翻译的东西,明天可能就成为其他网站的资料,总是有不劳而获的网站等在后面。
但每次翻译,总能从中获得信息,获得知识,解开一些自己尚不认知的三湖世界;同时,与广大三湖鱼友分享知识、共同学习也是一件快事。
这次,斗胆将三湖泰斗Ad Konings在《坦鲷和牠们的自然栖息地》中的《The lake and its cichlids——坦噶尼喀湖和它的慈鲷》一文,翻译了一下,以馈广大三湖鱼友。
此文可能比较枯燥,但对广大三湖鱼友认知坦湖和坦鲷的栖息地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都是先从三湖慈鲷而去认识三湖的,从认识三湖再去感知神秘的非洲。
恰逢暑假,女儿抽空也帮我翻译了一部分(由我校正)。
注:本文图片取自《National Geographic》的《坦湖》视频。
原著:Ad-Konings
翻译:万宝鱼、万宝鱼之女
坦噶尼喀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西侧,呈南北走向。其湖区岸线连接4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刚果(金)和坦桑尼亚拥有湖区的大部分岸线。东北部分与布隆迪连接,南部湖岸则位于赞比亚。受地理条件限制,只有少数地方可以到达湖区,在这些地方建造了道路和住宿设施,主要位于布隆迪和赞比亚。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第二深的湖(1470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900~1200万年前。事实上,这一湖区有三大湖盆,Zongwe(或Mpulungu),Kalemie和Kigoma湖盆,且形成的年代各不相同;其中,中央的湖盆形成最早,距今约900~1200万年。北部湖盆形成于700~800万年前;南部湖盆最年轻,但也有200~400万年了。
整个湖岸的地势是不同的,在长约2000公里的湖岸线上,交替分布着不同的湖岸地貌类型。长长的岩石组成了三个湖盆的沿岸,分别是西南部的Marungu,中央东湖岸的Mahali山,和西部陡峭岩石对面的Kigoma。三个湖盆之间的湖岸线,有岩石区域,也存在着大量的沙滩区域。南部一半的湖滩通常由小鹅卵石和小石块组成,尤其是靠近陡峭石岸的地方。
湖河接壤处,生长着茂盛的植被。这里的大部分河流和小溪是季节性的,仅在雨季时流向湖区;但也有一些大的永久性河流,影响着岩栖类慈鲷的生息,所以常常会在河口的湖两边形成不同形态的慈鲷群。主要河流有Malagarasi河(坦桑尼亚),Ifume河(坦桑尼亚),Rusizi河(布隆迪),Lukuga河(刚果(金)),Lunangwa河(刚果(金)),和Lufubu河(赞比亚)。
位于中西部的Lukuga河是唯一的流出河,至少目前的水位是这样。而在以前,Lukuga河的水位周期性地低于现在的水位。所以时常河水倒流而进入湖区,甚至引起河床干涸。Rusizi河从Kivu湖携带了丰富矿物质的水,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湖水特有的化学特质。大约1万年前,在Rusizi河形成之后,湖面上升了75米。
每逢雨季(北部是10月~12月,至下年度的2月~4月底,南部是从11月下年度的3月)河床水位明显提高,并携带大量的深沉物进入湖区。特别是在北部湖区,长长的雨季期间产生的大量浮游生物,导致能见度降低;而在正常的情况下,坦噶尼喀湖是世界上最清澈透明的淡水湖之一,其能见度可超过20米。在湖区的沙地和泥淖地区,由于堆积了大量的悬浮颗粒,能见度自然大大降低,只有在无风的时候能见度可能会超过10米。
虽然坦噶尼喀湖是非常深的,但只有上层水域含有氧气。南部湖区的含氧层深度约在200米左右,而北部湖区的含氧层深度不超过100米。事实上,湖区并不存在有氧-无氧的混合层,但在南部水域会出现底部的缺氧层向上层水域涌动的情况;盛行的东南风引起下层水域向上层涌动,随后,使得上层水域变冷,导致上层水域的鱼类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