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手机版 > 三湖资讯 > 马鲷维鲷饲养

维多利亚湖的奇观:Haplochromis thereuterion(维湖红尾剑沙)


作者:Greg Steeves 日期:2025-02-15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8年第4期)

(翻译:Deepseek-R1)

      我依然记得在 Ole Seehausen 出版的《维多利亚湖岩栖慈鲷》(1996年,Verduyn Cichlids Press)发行不久后,我终于得到了这本书。当时,我翻阅着每一页,被那些我甚至都不知道存在的美丽鱼类照片深深吸引。然而,当我翻到第 229 页时,我突然停住了。这页上的鱼看起来更像是属于其他地方的,绝不像是维多利亚湖的物种。这些照片展示了一种小型的食虫鱼 Haplochromis tanaos。该鱼体型细长,与我所熟知的维多利亚湖 fulu 族群的高体型不同,反倒更像坦噶尼喀湖的 Cyprichromis 物种,而非维多利亚湖的 haplochromines。就在同一页,另一种外形相似、同样呈细长“沙丁鱼”状的物种引起了我的注意——Haplochromis thereuterion。图片中的个体是一条雌鱼,我立刻把 Haplochromis tanaos 和 H. thereuterion 列入了我的愿望清单。

       几年过去了,直到 2006 年,我所在的水族协会——Hill Country Cichlid Club(德克萨斯州) 与法国的 Haplochromis Association 进行了鱼类交换。其中有一袋小鱼苗,外包装标有 “H. thereuterion”。我立刻想起了 Seehausen 书中的图片,便将这七条小鱼带回了家。我当时异常兴奋,不仅因为能得到这些鱼,而且我相信这是北美首次引进 H. thereuterion。任何水族爱好者都会为自己是第一个饲养某种鱼类的人而激动,我也不例外。没过多久,我得知自己获得的这批鱼苗,正是 Haplochromis Association 进行首次成功繁殖的后代。促成这次鱼类交换的法国朋友与我一样,对这批鱼苗成功横跨大西洋并存活下来感到兴奋。


水族饲养

       与大多数鱼苗一样,我将这批 H. thereuterion 鱼苗安置在一个20 加仑(77 升)的裸缸中,仅用一个气动海绵过滤器进行过滤。不幸的是,几天后有一条鱼苗死亡,群体剩下六条。所幸剩下的鱼苗生命力顽强,生长迅速。当时,我喂食冷冻丰年虾和研磨后的薄片饲料。Seehausen 在书中提到 H. thereuterion 和 H. tanaos 主要食用昆虫和浮游动物,因此我提供的食物很适合它们的饮食需求。鱼苗生长迅速,到六个月大时,我可以确定这群鱼中有两条雄鱼和四条雌鱼。


       这时,我将它们转移到一个成熟的55 加仑(210 升)的水族箱中。水族箱的布置包括两块长满矮珍珠草的沉木,另外还有几株水榕和一株马达加斯加蕾丝水草。底砂为 5 厘米(2 英寸)厚的白沙,以稳定植物根系。几块来自德克萨斯本地的多孔石灰岩被随意摆放于缸内。过滤系统仍然采用气动海绵过滤器。我发现,尽管海绵过滤系统非常简单,但它对于维持水质却非常有效。定期在水桶中清洗海绵,并确保气流畅通即可,无需更多维护。当然,无论使用何种过滤方式,都无法取代定期换水——这是保证鱼只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我们的自来水 pH 值约 8.0,矿物含量较高,这对大多数东非慈鲷都非常适宜,特别是来自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和维多利亚湖这三大非洲大湖的鱼类。我不在水族箱中使用加热器,因为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夏季高温时防止水温过高。海绵过滤器的气流能有效搅动水体,提高溶解氧含量。这种基本而高效的方法,适用于我所有的慈鲷和鲶鱼。

       H. thereuterion 的原生栖息地位于维多利亚湖南部水域,主要分布在 Nyegezi Rocks、Hippo Island、Anchor 岛及 Mwanza 湾北部大陆沿岸。该物种最早被发现时,曾形成庞大的鱼群,在水面附近觅食。然而,自从尼罗河鲈鱼数量激增后,该鱼种群急剧减少。如今,它在这些水域中似乎已十分罕见,甚至可能已完全消失。它被列入CARES 计划优先保护名单的“濒危”级别,同时也被IUCN 红色名录归为“易危”。不过,这些保护状态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繁殖

       随着鱼只成熟,我首次见到了雄鱼的繁殖色。当雄鱼处于优势地位或繁殖状态时,体侧呈现黑色,并在光线照射下泛出明亮的银色光泽。背鳍呈粉蓝色,并镶有深红色边缘。同样的蓝色可见于尾柄基部,并向外辐射至尾鳍边缘的紫红色区域。这种配色模式在臀鳍上也同样存在。腹鳍呈现纯黑色,而胸鳍则为透明。这种颜色组合令人惊艳!相比之下,雌鱼则呈不显眼的棕灰色,体侧有两条水平条纹。当两条雄鱼同时展现出完整的繁殖色时,场景极为壮观。两者会进行“虚张声势”式的冲刺,以张开嘴巴互相威吓,但从未造成任何伤害。

       大约12 个月后,我发现一条雌鱼的喉部鼓胀,似乎含有鱼卵。虽然当时未目睹其产卵过程,但后来我多次观察到了完整的繁殖行为。繁殖过程与我熟悉的其他 haplochromines 相似。当雌鱼腹部膨胀时,雄鱼会识别这一变化,并开始进行一系列急促的“闪现”求偶动作。随着雌鱼进入排卵阶段,其产卵管开始突出。双方在基底上围绕彼此旋转,雌鱼产下一枚卵后迅速转身拾起。雄鱼随后展开臀鳍,上面有类似于鱼卵的眼斑,雌鱼会啄咬这些眼斑,从而刺激雄鱼释放精液。完成产卵后,雄鱼几乎不再理会雌鱼。雌鱼将鱼卵口孵 19 天,届时鱼苗已完全发育成熟,能够独立游动。雌鱼继续照料鱼苗一至两周,之后鱼苗便自行觅食生存。在“种群专养”环境下,H. thereuterion 能够维持稳定的种群数量。


       H. thereuterion 适应力强、易于饲养,色彩艳丽,攻击性远低于维多利亚湖地区的其他 haplochromines,非常适合作为初次饲养维多利亚湖慈鲷的入门鱼。如今,我的目标是寻找更稀有的 Haplochromis tanaos!

 



--沪ICP备16038729号-1--       |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