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手机版 > 三湖资讯 > 坦鲷及其饲养

坦噶尼喀湖的扁平型猎手 Altolamprologus compressiceps


作者:AD-Konings 日期:2025-02-15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8年第4期)

(翻译:Deepseek-R1)

      坦噶尼喀湖中有大量食肉慈鲷,其中 Altolamprologus compressiceps 是水族箱中饲养最常见的物种之一。A. compressiceps 拥有一个高(宽)而侧面极为扁平的体型,这使它能够进入狭窄的裂缝和浅洞(在将身体绕水平轴旋转 90° 后)。A. compressiceps 主要以虾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为食,有时也捕食幼小的慈鲷。它是一种潜伏捕食者,通常在岩石栖息地中巡游,与底部保持 30 至 100 厘米(12 至 40 英寸)的距离。一旦锁定猎物,A. compressiceps 就会采取典型的捕猎姿势:停止巡游,倾斜身体,几乎呈垂直、头朝下的状态,准备发动攻击。A. compressiceps 通常在短距离内发起袭击,距离一般不超过 10 厘米(4 英寸)。

       A. compressiceps 的鳞片是一大显著特征;其体侧的鳞片非常厚实且坚固。当我们观察到这种捕食者接近一群仍由亲鱼守护的幼鱼时,可以想象这种加固鳞片的作用:当守护的亲鱼在保护后代时试图凶猛地咬住闯入的 A. compressiceps时,后者只需弯曲身体,展示出那“加固”的侧部,往往被攻击者的咬击会毫发无损。A. compressiceps 的游速并不快(可能由于其极为扁平的体型),通常动作迟缓。加厚的鳞片还有另一种可能的好处:这种扁平的慈鲷能进入岩石中的极窄裂缝,而一旦计算失误,可能会使体侧在粗糙岩石上受挫,甚至被卡在狭窄的缝隙中。鱼通常能挣脱束缚,但往往会丢失部分侧鳞。这种捕食者那坚硬厚重的鳞片可能正是一种(替代性的)适应措施。

       大多数基底产卵的慈鲷都会将 A. compressiceps 视为天敌,遇到时会做出强烈反应。在水族箱中,它们甚至能成为娴熟的“偷蛋者”——甚至从口孵鱼中盗取卵,而这种情况在野外几乎不会遇到。它们耐心等待口孵雌鱼产下卵,然后在雌鱼还未将卵收回之前,迅速冲刺抢夺富含营养的卵。虽然我在野外尚未见过这种情形,但不言而喻,鱼卵极为营养,一旦有机会,它们必会尽力获取。根据在自然栖息地中的观察,每只成年 A. compressiceps 都拥有一个直径约 10 米(33 英尺)的广阔觅食领地,在此领地内,同种其他个体(尤其是较小的亚成年个体)会被强行驱逐。领地主人通常会猛烈追逐较小的闯入者,追逐距离常超过 5 米(16.5 英尺),有时甚至超过 10 米(33 英尺)。每当观察到两只 A. compressiceps 和谐并肩存在时,很可能说明这两只正临时结成一对,或正在准备繁殖、或在照看鱼苗。



洞穴孵育

       这种特化捕食者的雄性体型明显大于雌性——雄性大约可长 15 厘米(6 英寸),而雌性总长约 9 厘米(3.5 英寸)。在坦噶尼喀湖的其他物种中也常见这种性别差异,通常由雌鱼负责照看后代,而雄鱼则常拥有一群后宫。

       A. compressiceps 在繁殖期会表现出明显的领地性。雌鱼总是选择一个刚好能容纳自身但又过小使雄鱼无法进入的洞穴。此类洞穴往往位于湖中几乎所有物体上那层厚厚的矿物质壳层中,但岩石上的微小裂缝甚至空蜗牛壳也可用作孵育场所。在雄性巡逻的领地内,可见到数只正在孵育的雌鱼。当雌鱼准备产卵时,它会向雄鱼发出信号,尽管雄鱼无法进入雌鱼的产卵洞穴,却能对雌鱼内部正在产下的卵进行受精。雄鱼会在洞口上方排放精液,并通过鳍拍打和雌鱼的活动,使精液与刚产下的卵充分接触。产卵结束后,雌鱼会用身体堵住洞口以保护卵。雄鱼则在周围守卫数日,但通常在约 10 天的孵化期后,当鱼苗开始从洞中出现时,雄鱼便已离开。鱼苗本身不受到直接照看——仅有产卵洞受到防御,防止入侵者(包括雄鱼)。鱼苗初次出现后数天便会离巢,它们具有伪装色,只以短暂的游动方式活动,从而避免引起注意。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A. compressiceps 的鱼苗生长异常缓慢,可能需要三年时间才达到性成熟。有趣的是,在湖中观察到此类鱼苗的最佳地点是在沙底上,它们似乎会躲藏在小空蜗牛壳中。在湖中各处,都能遇到寄居于蜗牛壳中的 A. compressiceps,但并不常见,我认为这些只是暂时借住在沙滩上空蜗牛壳中的亚成年个体。当这些寄壳鱼被捕捉后,如果在水族箱中没有提供小蜗牛壳,它们通常会长成“正常体型”的 A. compressiceps。在野外,当潜水员接近时,寄壳 A. compressiceps 往往会迅速离开壳体,这并非典型的真正寄壳鱼会做的行为。在我看来,这些个体会捕食壳床中那些小型寄壳慈鲷,因为我从未见过像 L. brevis 和 L. ocellatus 那样单独寄居在孤立蜗牛壳中的 A. compressiceps;它们总是成群或成片出现在空蜗牛壳床上。


地理变异

       最早出口非洲的 A. compressiceps 来自布隆迪,后来被称为“红翅 Compressiceps”。北部和南部种群中普遍出现红色的鳍——包括尾鳍宽广的红色边缘以及背鳍和臀鳍后部的红色——以及黄色的体色,而中部种群则主要以黑色个体为主,有时带有珍珠般的斑点。在坦桑尼亚的 Kala 与赞比亚边境之间发现了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变种,即所谓的“金头 Compressiceps”,其中部分(通常为雄性,但并非全部)标本具有暗色体态和头部金色斑块。在 Chituta Bay 以及 Mpulungu 附近的岛屿周围,则出现了一种金色 Compressiceps,其特征还包括体上散布的白色斑点,与 A. calvus 中的情况类似。沿坦桑尼亚中部 Mahale 山脉出现的变异体似乎是南坦桑尼亚金头形态的一种暗色变体,但其头部从未如南部变种那般金光闪闪。


       沿东海岸、Kipili 与 Mpimbwe 角之间发现的一种 A. compressiceps 地理变种,几乎所有方面都与 Altolamprologus calvus 的黑色形态相似,但体型更为高而厚,因此仍归为 A. compressiceps 的一种。尽管可区分出数种地理变异体,但 A. compressiceps 在野外通常呈现出非常暗的色调。即便是 Chaitika 角的黄橙色变种以及坦桑尼亚北部海岸的红色 Compressiceps,在水下看起来也较为暗淡,只有在极近距离下才能显露其独特色彩。而沿刚果海岸 Titcha 与 Yungu 之间发现的橙色 Compressiceps 在栖息地中能展示出迷人的色彩,但出水后则更为鲜明。


在水族箱中

       A. compressiceps 最适宜以成对形式在群体水族箱中饲养和繁殖。如前文所述,这种捕食者很可能捕食幼小的慈鲷,尤其是非常幼小的个体,以及在口孵鱼产卵时窃取鱼卵。Ophthalmotilapia ventralis 的雄鱼通常足以驱赶 Altolamprologus,而 Xenotilapia 属等较小的口孵鱼则可能遭受偷卵攻击。即使在没有 A. compressiceps 这类捕食者的群体水族箱中,基底产卵的慈鲷也很少能成功抚育大量鱼苗。除了在机会出现时捕食鱼苗和鱼卵外,A. compressiceps 在群体水族箱中也是一项受欢迎的补充。它们不表现出强烈的领地性,对体型相近的其他慈鲷也不具攻击性。当 A. compressiceps 被引入新水族箱时,可能会隐藏数周才安定下来。尽管在野外 A. compressiceps 与 A. calvus 常在同一地点共存,但建议同一水族箱中不要饲养这两种鱼超过一对。


       水族箱的长度至少应为 100 厘米(40 英寸),但越大越好。重要的是水族箱中须有其他慈鲷共存,并且只饲养一雄一雌。通过观察泄殖腔可以轻松辨别性别,雌鱼体型远小于雄鱼,因此从一窝鱼中选取一对时,只需挑选一只较小和一只较大的个体即可;不过,通过“检测泄殖腔”会获得更为可靠的结果。水族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件是供雌鱼产卵的容器,该容器的入口必须足够狭窄,使雄鱼无法进入!来自马拉维湖的空蜗牛壳(Lanistes nyassanus)非常理想,但带有狭窄入口的小型陶瓷洞穴也可使用。切勿在水族箱中放置大型海螺壳,因为雄鱼可能会一路追逐雌鱼进入海螺壳,导致雌鱼被卡住而因窒息而死。(万宝鱼注: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我曾用很大的海螺壳繁殖过大量的A. compressiceps 和 A. calvus)

       可以用花盆来繁殖这些慈鲷,但如果希望实现常规繁殖,空蜗牛壳效果最佳。尽管雌鱼通常在蜗牛壳(或陶瓷洞穴)内外活动,但它会出来觅食。当雌鱼在进食时仍留在壳内——通常雄鱼也会在壳附近出现——就几乎可以确定它正在守护卵。卵孵化并使鱼苗长大到足以离开壳需要超过一周的时间。若要饲养鱼苗,只需将带有雌鱼的蜗牛壳从水族箱中取出并置于育苗箱中。产卵后一周,即使雌鱼仍滞留在壳内,也可将鱼苗冲洗出壳。鱼苗(每窝可能多达 200 只)体型虽大,但生长至成熟所需时间极长。


       这种侧面扁平的慈鲷是一种捕食性鱼类,主要以慈鲷鱼苗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在水族箱中,它们可喂以各种冷冻或活体饵料,尤以甲壳类为佳;干饵通常不受青睐,也不足以使雌鱼达到繁殖状态。

        祝您饲养慈鲷愉快!

 



--沪ICP备16038729号-1--       |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