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nopharynx intermedius-黑斑鲈 |
|
-
|
学 名: |
Ctenopharynx intermedius |
|
|
曾 用 名: |
|
|
|
通 用 名: |
Blackspot climbing perch |
|
|
中 文 名: |
黑斑鲈 |
|
|
栖地类型: |
多沙地带 |
|
|
分布地域: |
马拉维湖北部 |
|
|
体长(cm): |
17-22 |
|
异种攻击性: |
中 |
|
|
食 性: |
肉食性 |
|
同种攻击性: |
中 |
|
|
性别差异: |
两态 |
|
饲 养 难 度: |
较易 |
|
|
繁殖方式: |
口孵 |
|
常 见 程 度: |
少见 |
|
|
备 注: |
|
|
|
品 种 简 述 |
Ctenopharynx intermedius与来自沉积物丰富的岩石栖息地的C. pictus非常相似(新金三角),但其最大尺寸要大得多(22厘米,而后者为14厘米)。
繁殖的雄性整体呈淡蓝色,缺乏明显的斑点。它们以从沙子和泥土中挖出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C. intermedius 的嘴在伸展时并不像在 C. pictus 中那样指向下方,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真空清洁)食取附着生物,牙齿相对较小。
C. intermedius可能分布于全湖,但从来没大量地发现过。
--采集地域:Lake Malombe, Makokola Reef
--地域变种:无明显地域变种
--饲养方法:请参照【中大型马鲷Hap类的饲养(Happies group)】
〖注〗主要论述译自Ad Konings的《Malawi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5th Edition)(除人工培育、改良等品种外) |
|
--沪ICP备16038729号-1-- |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