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 种
- 简 述
Cyathopharynx属由两大类品种构成,一个是C. foai(深鳍蓝波),另一个是C. furcifer(浅鳍蓝波)。在整个坦湖沿岸的岩沙过渡地带,都有Cyathopharynx属的身影。通常认为,C. foai栖息在深水地带,而C. furcifer活动在浅水地带。为了各自躲藏的需要,前者呈深色(暗色)而后者呈浅色。但实际上有时会在相同的水域同时看到C. foai和C. furcifer,但颜色确实有深浅之分。从根本上来说,C. foai的活动范围小,且水域较深,所以地域变种多;而C. furcifer游动范围大,且不局限于浅水区域,所以地域变种少。 C. foai和C. furcifer的地域变种就是颜色上的差别,大体有蓝色(主色调)、绿色、紫色等之分;每一种的颜色还有深浅之分。有些品种的头部还呈金色(即所谓的金头蓝波),且大多体现在C. furcifer的品种上。这些沿着坦湖的地域(地理)变种,没有规律可循。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地域变种(即身体颜色的不同),还受当时的环境、相机参数及是否使用闪光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所看到的图片,不一定全是品种本身真实的写照。所以,按图索骥似的选择品种,不一定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尽管C. foai和C. furcifer比较难分辨,但大体上还是可以这样区分:种群中雄性有一个暗(深)式的身体和一个暗(深)式臀鳍,应该是C. foae;反之,雄性有一个淡蓝色的身体和一个黄色臀鳍,就是C. furcifer。只是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不管是C. foai还是C. furcifer,受运输、饲养环境等原因影响,原先发色极好的状态,也会变得苍白(或许有淡淡的蓝色),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得以恢复。 在自然环境中, Cyathopharynx属成员在生物复盖物和碎屑中觅食,主要食物是硅藻和其他单细胞藻类。这些非常粗糙的食物需要长长的肠道来进行消化,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它们会拖着长长的便便,这是由于肠道分泌出大量的粘液所造成的。 在人工饲养环境下, Cyathopharynx属成员必须是缸中的强者,与任何比它们更强势的慈鲷混养,最终都会导致不发色,甚至厌食。同种饲养时,最好是一公多母(放几条亚成的雄鱼也行)。同时,切忌频繁的给它们换缸,以免环境变化给它们带来不适。一旦它们绝食,再让其开口,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 具体的饲养方法,请参照→【坦鲷饲养系列7:羽鳍类坦鲷(Featherfins)】。 |
--沪ICP备16038729号-1-- |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