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冲刷的上层岩石栖息地(二)
来源:《马拉维慈鲷和它们的自然栖息地》(第5版-2016)
Petrotilapia
Petrotilapia 属的成员以宽大肉质的嘴唇为特征,密布着细长灵活的三尖牙齿。即使嘴闭合时,许多牙齿也会永远暴露在外,是梳理松散生物覆盖层的极佳工具。Petrotilapia 几乎垂直于基底进食,通过会把颌张开到 180°,使上下颌的牙齿在同一平面上。当嘴再次闭合时,牙齿通过梳理附着在基底上的藻类并收集松散的物质。与 Metriaclima 相比,它咬合基底的频率较慢。与 Labeotropheus 和 Tropheops 不同,Petrotilapia 无法从基底上刮取或剪取丝状藻类。Petrotilapia 在对付厚厚的生物覆盖层时表现得并不如意;它无法处理被牙齿缠住的丰富藻类。因此,这些“布满牙齿”的物种通常光顾的是被其他物种 “啃”过的领地或被频繁梳理过的生物覆盖层。
.jpg)
许多岩石湖岸栖息着三种不同的 Petrotilapia 物种:波浪冲刷岩石栖息地中的 P. tridentiger 或类似物种,浅层中间生物群落中的 P. genalutea [橙颊龙王] 和较深岩石环境中的 P. nigra [尼日尔黑蓝龙] 或类似物种。
Petrotilapia tridentiger [三尖齿蓝龙] 在湖西岸的每个岩石湖岸都有发现;然而,在所有岛屿以及 Cobwe 和 Makanjila Point 之间的东岸却没有发现。它是一个适应纯岩石环境的成熟物种,很少进入沙质区域。
.jpg)
在南部的某些岛屿,如 Maleris、Namalenje 和 Mbenji,以及莫桑比克的 Makanjila 和 Tumbi Point 之间,P. tridentiger [三尖齿蓝龙] 被 P. sp. 'yellow chin' [黄颚龙王] 取代。但这种 mbuna 更常见于浅中间栖息地,将在后面讨论(见第 276 页)。
在 Likoma,岩石生物群落的上部由Petrotilapia sp. 'likoma barred' [利科马斑马龙王] 栖息,它是已知最大的 mbuna,有时最大总长度达到 19 厘米。它也出现在 Taiwanee Reef。非领地个体经常成群觅食浮游生物,当有浮游生物时,“Likoma Barred”可能在其他栖息地中也能发现。雄性的颜色在几种蓝色色调之间变化,但主要特征是有明显的带状图案。雌性有深色的身体和黑色条纹。
在 Chizumulu,有三种 Petrotilapia 物种的栖息地偏好重叠。Petrotilapia pyroscelos [火腿黑顶龙王] (以前称为 P. sp. 'orange pelvic')常见于无沉积物的波浪冲刷的浅岩石区域。它最大总长度可达 15 厘米。雌性有深色,并在背鳍中有明显的黑色次边缘带。
.jpg)
Pseudotropheus williamsi 等
Pseudotropheus williamsi [威廉国王] 以其发现者 Joseph Williams 命名,是这个属的模式种 [1] 。尽管 Regan 注意到 Tropheops tropheops [蓝盔深棕蝴蝶] (当时归在 Pseudotropheus 中)与坦噶尼喀湖的 Tropheus 的相似之处,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却将完全不像 Tropheus 的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作为新属 Pseudotropheus 的模式种。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复合体 [2] 中分配了几个物种或变种(Ribbink 等,1983b),但尚不清楚这些独立种群是否属于具有广泛分布的单一物种。到目前为止,在任何单个地点都只见到一个变种,但由于这些慈鲷生活得非常隐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行确定。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复合体的成员在涌浪栖息地中可以非常常见,但由于它们胆小的缘故,难以被观察到。在几个地点,例如 Chizumulu 岛和 Lumessi,类似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的慈鲷出现在浅层中间栖息地中,但总是在大岩石的附近。大岩石似乎也是其他已知种群的首选栖息地。仅有足球大小岩石的岩石栖息地却不会出现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类的慈鲷。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复合体在整个湖区有广泛的分布。这些慈鲷属于较大的 mbuna,雄性最大总长度可达约 15 厘米。在 Likoma 岛,Ribbink 及其同事(1983b)认出两个不同的种群。他们暂时命名为 P. williamsi 'khuyu'的一个种群,栖息在岛西南侧的涌浪生物群落中;与 Chizumulu 岛被称为 P. williamsi 'chizumulu'的 Same Bay 种群类似。Likoma 的另一个种群称为 P. williamsi 'maingano',发现于东北岸。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的模式标本可能来源于 Chizumulu 种群。在我看来,所有这三个种群就属于一个物种,即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
.jpg)
Ribbink 等(1983b)提到的 P. williamsi 'namalenje'、P. williamsi 'maleri'和 P. williamsi 'mbenji'分别来自 Namalenje 岛和 Maleri 及 Mbenji 群岛。前两个形态的雄性特征是背鳍为红色。以前我认为它们是 P. galanos [红背圆头王子] 的代表(以前称为 P. sp. 'red dorsal',见 Konings 2001),但在这里这两个种群再次被认为是Pseudotropheus sp. 'williamsi maleri' [威廉马利利] ,因为我相信它们与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有更密切的关系。Mbenji 岛的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类慈鲷类似于 P. sp. 'williamsi makanjila' [威廉马康捷拉] ,暂时我将它们视为该物种的另一个种群。
所有已知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复合体的种群雌性都相似,身体上有两排黑点,被认为是原始的特征(Eccles & Trewavas 1989)。
.jpg)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复合体的雄性有领地,但只对入侵的同种雄性捍卫其领地。性活跃的雄性各自留在特定的产卵地,随便对付一下可用的食物,因为只有拥有产卵场地才能吸引成熟的雌性。雌性和幼鱼在栖息地中游荡寻找食物,很少固定在一个地方。
在 Mbenji 岛——特别是在 Fuawe Rock——波浪冲刷的岩石栖息地中栖息着另一种与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复合体有共同特征的 mbuna。这种物种Pseudotropheus galanos [红背圆头王子] (以前称为 P. sp. 'red dorsal')的特点是所有非领地个体都从水柱中觅食浮游生物(Ribbink 等,1983b),尽管它有非常陡峭的吻部——标本的犁骨角度约为 75°——这是撕扯岩石上藻类的 mbuna 如 Tropheops 的特征。P. galanos [红背圆头王子] 在 Mbenji 很常见,聚集在觅食群中。它经常被捕获并以“Red Top Brevis”的名字进行交易。事实证明,它是 mbuna 混养水族箱的优秀居民。这一物种与 P. williamsi [威廉国王] 复合体的区别在于雄性侧面的垂直条纹和雌性的深棕色颜色。
.jpg)
Ribbink 等(1983b)讨论了他们称为 Melanochromis cf. brevis 的慈鲷,现在已知包括多个不同物种。他们指出,M. cf. brevis 出现在 Chinyankwazi、Chinyamwezi、Mumbo 和 Boadzulu 群岛以及 Monkey Bay 和 Nkhudzi(Ribbink 等,1983)。他们对 Chinyankwazi 岛标本的绘图和对 Monkey Bay 种群的颜色描述与 M. robustus [萝卜丝大凤凰] 相吻合,而他们对 Chinyankwazi 和 Chinyamwezi 种群的颜色描述又与 Pseudotropheus brevis [短项黄膊国王] (以前称为 P. sp. 'williamsi nkhudzi';见第 38 页)的颜色密切匹配。
M. robustus [萝卜丝大凤凰] 在湖的南部发现,仅在 Mumbo 和 Chinyankwazi 群岛被记录到。雌性是米色到浅棕色,有深棕色水平条纹。它们与 Pseudotropheus brevis 的区别在于中侧条纹是连续的,而后者是斑点状的。性别色纹反转特性 [1]是 Melanochromis 最重要的特征,并且在马拉维慈鲷中是独一无二的。
M. robustus [萝卜丝大凤凰] 特别适应湍流水域的生活,并在波浪作用变得强烈时离开庇护所。雄性只有弱领地性,但每当遇到同种雄性时会驱赶它们。其他物种在雄性领地的边界内是可接受的。通常在领地雄性附近发现一小群雌性。这可能是由于 M. robustus [萝卜丝大凤凰] 的定居行为造成的:这种小群体(包括雄性)可能在同一地点“出生”,甚至源自同一批卵。这一观点是符合这种隐秘生活的物种。
.jpg)
Pseudotropheus demasoni
Pseudotropheus demasoni [特蓝斑马] (2016 年已划归 Chindongo 属)是特产于 Ruhuhu 河三角洲以南的 Pombo Rocks 和 Ndumbi Rocks 的小岩礁。它栖息在岩石栖息地的上部三到四米。经常可以看到,但几乎所有的目击都只看到单独的个体。这种物种均匀分布在整个栖息地,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直径约两米的觅食区。这样的觅食区通常包括一块大岩石或一个巨石的上表面。P. demasoni [特蓝斑马] 通常被其他物种忽视,但被会更强势的同种雄性繁殖个体从领地赶走。这些相对较大觅食区的占据行为可能意味着适当的食物并不丰富,我曾预计同种个体之间会存在激烈竞争,导致对其同类的攻击行为;但实际上,在发现两个或三个个体在一起时,我没有看到同种间的攻击迹象。事实上,在湖中 P. demasoni [特蓝斑马] 对所有物种,包括其对同种表现得非常平和。
P. demasoni [特蓝斑马] 以附着在岩石上的藻类为食。它从基底上咬下藻类丝,觅食地点似乎是通过视觉选择的(与大多数草食性的 Labidochromis 一样,见下文)。在研究的一份的标本中发现了它有相对较长的肠子(标准长度的 205%)表明饮食中有很高比例的植物。
P. demasoni [特蓝斑马] 在非常小的尺寸时就性成熟——总长度约为 5 厘米。长度为 15 到 20 毫米的未成熟个体显示出与成体相同的颜色模式,这点符合 mbuna 正常的雌性和幼鱼颜色相同的这一特性。
【万宝鱼注】 [1] 模式种(Type 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一个名词,是用来代表一个属或属以下分类群的物种。被首次发现,且被描述并发表的物种定为模式种。也是本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术语。 [2] 复合群(complex)是指一组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形态学和遗传学的生物种类组成的一个群体;这些生物可能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的属或种,但由于某些共性而被归为一个群组。它是本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 [3] 未配对鳍(或未成对鳍,unpaired fins),是指不成对的鱼鳍,即背鳍、尾鳍和臀鳍的统称。 [4] 色纹模式反转(reverse of pigmentation pattern,也称着色模式反转)是指雄性 Melanochromis 在性成熟时会出现体色上的反转,深色区域变成浅色,浅色区域变成深色。详见 Melanochromis 属的专门介绍。
--沪ICP备16038729号-1-- | Powered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