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aka类(Copadichromis)
Copadichromis mbenjii [圆头MBJ黄金] 组(见第 124 页)包含了全年大部分时间在中间栖息地繁殖的物种,所有这些物种的雄性都在沙地上建造产卵场。在迄今为止已知的所有物种中,岩石是产卵场(筑巢)的一个特征,通常岩石会被集成在产卵盘的边缘。
许多在贸易中可获得的 utaka 物种是 C. mbenjii 组的成员,所有这些物种都是水族爱好者的最爱。有趣的是,这个组中已知的十几个物种在 1990 年之前没有一个是科学描述过的。这可能是因为该组的物种不在湖的开阔水域觅食,因而很难被渔民的网捕到。它们在水柱中觅食,但从不远离岩石或距离底部只超过几英尺。在过去,几乎所有从湖中描述的鱼类都是从渔民的捕获物中收集到的,包括那些站在岸边的岩石上用鱼钩和鱼线钓鱼的男孩们的捕获物。只有在 水肺(SCUBA) 潜水员开始寻找物种以供观赏鱼贸易时,才发现了许多新物种。
在 C. mbenjii 组内,有两个亚组以筑巢形状为特征。一个组的雄性在筑巢时主要使用沙子(如果在特定地点有沙子可用),边缘或沙堡墙上有一块小岩石。另一个组的雄性在一块较大的平岩下挖掘,繁殖以更隐蔽的方式进行。后一组的产卵场的岩石成分比沙成分更大。在许多地方,这两个亚组(洞穴筑巢者和沙堡筑巢者)的代表可以在同一地区找到。在 Mbenji 岛,C. azureus(洞穴筑巢者)和 C. mbenjii (沙堡筑巢者)可以同时找到,这似乎适用于大多数地方:Chizumulu 和 Likoma 岛分别有 C. chizumuluensis 和 C. diplostigma ,两者都是沙堡筑巢者,而 C. trewavasae ,一个洞穴筑巢者,在这两个岛上的类似栖息地出现。在 Gome,你可以在几英尺内同时看到 C. verduyni (洞穴筑巢者)和 C. atripinnis (沙堡筑巢者)。相比之下,在莫桑比克沿岸的 Chiloelo 和 Lumessi 河之间,我发现 C. parvus 和 C. cyanocephalus 在同一栖息地,两者都是洞穴筑巢者。两个物种的雌性无法区分。在湖的南部某些地区,只有一个 C. mbenjii 组的物种存在。在 Chinyankwazi 和 Chinyamwezi 岛,我们只发现 C. insularis ,一个洞穴筑巢者,而在 Thumbi West 和 Mumbo 岛,C. atripinnis 的雄性会建造它们特有的沙堡式巢穴。
还有其他特征可以区分这两个亚组:洞穴筑巢组的雄性通常比沙堡筑巢者有更深的繁殖色,后者通常是浅蓝色的。
Copadichromis mbenjii 是湖南部 Mbenji 岛的特有种。它出现在 7-20 米深的沙岩交界处,大多数个体在较浅的部分。领地雄性是沙堡筑巢者,通常靠近一块岩石。产卵“盘”的直径在 20 到 40 厘米之间,边缘高 4-7 厘米。用于筑巢的岩石尺寸从拳头大小到略大于盘本身。边缘周长通常超过半个圆,盘的中心通常位于岩石正下方。岩石下的小洞穴用作产卵场。全年都能看到繁殖。
雌性成群出现,数量最多可达 50 个体,并保持在离底部两米以内。雄性和雌性在水柱中觅食浮游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雌性和非繁殖雄性的鳍没有颜色,身体上有三个斑点。C. mbenjii 有一个明显圆形的头部特征,这一特征将其与 C. borleyi 区分开来。
Copadichromis azureus [金属蓝] 也出现于 Mbenji 岛以及 Nkhomo Reef。这种物种以“Haplochromis Chrysonotus”的名义出售,并在水族爱好者中非常受欢迎。大多数领地雄性在 20-25 米深度防御它们的巢穴。产卵洞穴前的沙盘约半圈或更少,由岩石下挖出的沙子组成。雄性从未被观察到从周围区域携带沙子来增强筑巢,而这个却是 C. mbenjii 中常见的行为特征。产卵洞穴的入口高度为 3-7 厘米,筑巢直径为 20-35 厘米。个体间筑巢相距为 3-10 米。雌性成小群聚集或单独出现,从底部附近的水柱中觅食浮游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雄性的最大总长度约为 16 厘米,雌性为 11 厘米,Mbenji 岛的种群包含最大的个体。
Copadichromis sp. 'azureus jalo' [两点金属蓝] 类似于来自 Mbenji 的 C. azureus ,但只有两个斑点,而不是三个。它是 Nkhotakota 附近Jalo Reef 的特有种。雄性在大岩石下挖掘大型洞穴,通常在 20-25 米深度。雌性成小群聚集或单独出现,在较浅的水中觅食,但仍在 10 米深以上,以水柱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