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马拉维湖慈鲷圣典
马 拉 维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岩沙过渡栖息地(五)

原著:《Malawi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5版-2016)》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08-25

声纳觅食者(Aulonocara) [1] 

       一种完全不同的慈鲷群,通常称为孔雀慈鲷,在沙地和岩石相交的过渡区有其特殊的生态位。几乎所有这些慈鲷都属于 Aulonocara 属,湖的每一个岩石湖岸都有该属的代表。Moran 等人(1994 年)的分子研究表明,Aulonocara 连同 Lethrinops 和 Alticorpus 都属于 mbuna,但 Genner 和 Turner(2012 年)发现 Aulonocara(及相关属)可能是很久以前 mbuna 杂交事件的结果。它们仍然共享来自该事件的线粒体 DNA,但在基于核 DNA 的分析中形成单独的非相关群体。

       与岩石相关的 Aulonocara 的产卵发生在洞穴中,这与几乎所有岩石栖息的 haplochromines 相同。此外,繁殖全年进行,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看到繁殖色的雄性。水族爱好者熟知的岩石栖息物种的最大尺寸从未超过 13 厘米的野生标本。在圈养环境中,鱼类摄取富含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已知的许多物种可能会长到更大的尺寸。

       所有 Aulonocara 的成员都具有扩展的侧线系统(相当于我们耳朵的感官系统),特别是在头部。这种“耳朵”的扩展使它们的感知更加敏感,特别是头下部的凹坑和凹槽。还有其他马拉维属种具有类似的波动敏感器官,例如 Alticorpus(第 401 页)和 Trematocramis(第 361 页),以及在坦噶尼喀湖中的几个慈鲷属,例如 Trematocara 和 Aalonocramis 也发展出类似的感官坑。所有这些装备了“声纳”的慈鲷都将这些器官用作敏感的食物探测器,而不是用于检测捕食者。

       Aulonocara 的自然行为为增强版的头部感觉系统提供了重要线索。领地雄性、雌性和幼鱼都悬浮在沙质基质上方约一厘米的地方。每个个体几乎不动一鳍!看起来它们都在睡觉。偶尔会有个体突然潜入沙子,打断了这些在觅食场上静止的慈鲷的“恍惚状态”。这时就清楚了为什么大多数感官坑位于头部下部。它们以高敏感度检索着隐藏在沙中的甲壳类、蜗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微小动作。一旦检测到移动的猎物,便一口朝沙子咬下去。通过“咀嚼”,鱼将猎物与满口沙子分离,并通过鳃排出或吐出沙子。Aulonocara 不适合像 Lethrinops(第 367 页)和可能的 Alticorpus(第 401 页)那样连续筛选和过滤沙子,但这三个属可能共享一个共同的祖先,并可能代表更大的 haplochromines 和 mbuna 之间的中间体。大多数 Aulonocara 在洞穴外的沙地上觅食,觅食发生在白天。晚上它们退回到庇护所。一些物种仅在洞穴中发现,以前归类于 Trematocranns,这些物种是从自己家的沙质或泥质底部觅食。

       Aulonocara 属很大,包含两组不同的物种。水族爱好者熟知的一组包括偏爱中间栖息地的小慈鲷,称为岩栖 Aulonocara。另一组包括主要是沙栖慈鲷,通过扩大颅下骨(部分环绕眼睛下部的骨骼)中的非常大的感官孔识别。这组无疑与 Lethrinops 的关系比岩石栖息的组更紧密(见第 362 页进一步讨论沙栖组和 Trematocranus的内容)。栖息在中间栖息地的 Aulonocara 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组:jacobfreibergi 类型(洞穴居民)、stuartgranti 类型、chitande 类型、maylandi 类型和非领地的 A. saulosi 。

【万宝鱼注】 [1] Aulonocara属又被称为孔雀类(peacock,是马拉维慈鲷中颜色最变化多端的物种,大多数物种看上去学名一样,但因地域不同而颜色不同,导致了品种的中文名不同。)。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