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马拉维湖慈鲷圣典
马 拉 维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沙地(三)(6)

原著:《Malawi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5版-2016)》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09-26


另一种“装睡者”

        Nimbochromis venustus [维纳斯金豹] 在湖的许多地点都有记录,但比其近亲N. livingstonii更喜欢更深的区域——通常深于15米。它采用了与N. livingstonii有些相似的捕猎策略,但从未见过它侧卧在一边;相反,当发现潜在的猎物——小鱼后,它会稍微“犁”入沙底,然后静止不动。它会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等待猎物进入可及范围。其黄色体色可能对幼小的慈鲷具有吸引作用。由于这种行为,N. venustus与其同类一样,被赋予了本地名称kaligono,意思是“睡觉者”。N. venustus也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并以更常规的方式捕食小鱼。只有在遇到一群微小的慈鲷时,它才会使用其特殊的狩猎技巧。小个体有时在岩石栖息地中被发现。


Trematocranus

       Trematocranus头部扩大的感觉孔(这些器官的功能见第249页)能够记录蜗牛甚至可能是其他无脊椎动物的运动,即使鱼距离底部有一定距离。在建立新属Alticorpus时,包含了一些具有这种扩展感觉器官的物种,Stauffer和McKaye(1988年)指出,这种特化肯定不是单系的(源自一个祖先物种)。正如前面讨论的,这种特化也在其他湖泊的慈鲷中观察到。发展这种侧线器官扩展的潜力可能存在于许多非洲慈鲷中,当慈鲷争夺食物时,这种特征偶尔会表现出来。因此,马拉维慈鲷的几个谱系中出现这些器官的发展并不令人惊讶。

        Trematocranus placodon [帕雷克顿珍珠] 在水族爱好者中广为人知,成鱼经常被出口。它有小牙齿和弱下颌,让人联想到Lethrinops属的物种,这种“装备”显然并不表明它是一个惯常的蜗牛粉碎者,然而它确实是——T. placodon以薄壳蜗牛为食(Turner,1996年)。正如Aulonocara物种在沙地上方几毫米处悬停一样,T. placodon在基底上方约30-50厘米处静止不动。蜗牛不断在沙地的泥质沉积物顶层移动,这种运动可以通过视觉以及鱼头部下方的感觉孔感知——T. placodon只是耐心等待,直到有可食用的东西进入其感官范围。两种蜗牛被食用,Bulinus nyassanus和Melanoides turberculata,前者是最喜欢的。在繁殖季节(从7月到9月,但全年都能遇到繁殖的雄鱼),成熟的雄鱼呈繁殖色,在湖底建造一个直径约70厘米的产卵窝。这些产卵窝大多位于生物群落中稍有泥质的部分,深度约为5-15米。当领地雄鱼发现雌鱼时,它会从产卵窝中游出数米,在雌鱼面前展示,然后试图将雌鱼引回它的产卵地点。口孵的雌鱼留在沙地上方,但可能在岩石或有植被的栖息地释放其后代。雄鱼的最大总长度约为23厘米。

       Snoeks和Hanssens(2004年)报告了在莫桑比克Cobwe附近10-13米深处发现的一种类似placodon的慈鲷。他们发现,正如其名称所暗示的,Trematocranus sp. 'thick-lip bicuspid'(无活体)在口颌部有厚唇和紧密排列的双尖牙。我在水下并未识别出该物种。

        Trematocranus microstoma [小孔珍珠] 再次以头部下半部扩大的感觉孔为特征。它与T. placodon密切相关,像后者一样,在银色的身体上有三个斑点。最大总长度在20至25厘米之间。其饮食由甲壳类和借助感觉孔定位的小蜗牛组成。根据Jackson(1961年)的说法,T. microstoma仅限于湖的北半部。然而,它经常在南部的湖滩围网中被捕获(David Eccles,pers. comm.; Stuart Grant,pers. comm.)。我在Chembe滩和Kambiri Point观察到T. microstoma,在7月和8月非常常见,但后来过度捕捞消灭了大部分种群。T. microstoma可能因为难以与T. placodon区分而被认为是稀有的。它在外颌有6-8排圆锥形牙齿,而T. placodon只有4排。T. microstoma的三个斑点通常与背鳍相接,中侧斑点几乎完全位于上侧线之上;有时三个斑点都不可见。T. placodon的斑点总是可见的(除非雄鱼的繁殖色遮盖了它们),中侧斑点几乎总是跨越上侧线。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