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型 Hap(Happies)组

这一大型的慈鲷组别,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一起混养的马鲷品种。
野外行为
除了 Chilotilapia euchilus、Placidochromis milomo、Sciaenochromis fryeri 和一些食肉性的 Mylochromis(斜间类)外,这些慈鲷通常成群觅食,甚至在大型鱼群中也能找到。尽管有例外,但很多繁殖中的的雄性经常在“殖民地”(把别人领地变成自己的)被发现。有领地意识的雄性品种很常见,它们会积极地保卫自己的领地,抵御所有入侵者。然而,领土范围很小。
水族箱中的行为
建议在水族箱里一起饲养几个不同的品种。这些性情急躁的品种,不允许在同一个鱼缸中出现超过一条正在繁殖的雄性,除非鱼缸大于 2000 升。年轻的雄性可能会和群体住在一起,但一旦它们开始变色,就会首当其冲地受到占主导地位的雄性的侵犯。当几个品种被放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没有经常死伤的)混养水族箱里时,通常一条雌性就足够了。如果只饲养其中一个品种(与 Mbuna 或 Aulonocara 一起饲养),则需要三条或更多雌鱼,以均匀分散雄鱼好斗性。
亚成鱼的性别可以通过检查泄殖孔来确定。缺乏典型的雄性色彩的个体不一定是雌性。许多品种的雄性在被其他雄性压制时,它们的颜色与雌性完全相同。
水族箱
对最大尺寸约为 20 厘米的慈鲷来说,鱼缸的最小长度应为 125 厘米;而这一组别中大于 20 厘米的品种,就需要 175 厘米以上的水族箱了。长度为 200 厘米的鱼缸,容量 600 升,且有一个优秀的过滤系统的话,可以容纳本组成员 10 到 15 条一起混养。当混养本组成员一种以上的品种时,用小的水族箱是不可取的。虽然有几种慈鲷在野外是生活在岩石旁的,但在鱼缸里岩石主要起装饰作用,除非你把岩栖类 Mbuna 也混养在同一个鱼缸里。
喂食
这一庞大而多样的组别,成员包括食鱼性品种(如 S. fryeri)、食虫类品种(如 P. milomo)以及食草类品种(如 H. oxyrhynchus)。
在人工饲养环境中,这些品种可以以所能提供的任何饲料为食。当只给干饲料时,建议只给片状饲料(当然不能含动物脂肪)。棍棒、颗粒状虽然和片状通常成分相同,但可能导致鱼在很短的时间内吃得更多。正确喂养这些慈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们似乎总是很饿。正如先前所建议的,喂养成年慈鲷的次数应限制在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片状饲料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更均匀地分布在水族箱中,给每条鱼一个进食的机会。本组中有几种慈鲷,只有在食用活的或冷冻的饲料时才能繁殖。糠虾、丰年虾、贻贝、白线虫、蚯蚓、水蚤、卤虫和大多数其他浮游甲壳类动物都可以喂以适当的量。当雄性褪了色,获得了比正常情况下更宽的体形时,就表明喂得太多了。
繁殖
本组成员中,在一个专用的繁殖缸中(即只饲养一个品种),1 条雄性需要至少 4 条雌性的陪伴。而在一个混养的水族箱中,且有一个以上的品种,那么 1 条雄性配 1 条雌性就可能足够了。必须注意的是,雄性不能把它的全部攻击都指向那条雌性;如果是这样,那么就要添加额外的雌性来分担压力。口孵的雌鱼必须从混养或繁殖缸中移出,并放在育儿缸里。当鱼苗第一次被释放出来后,它们仍然由雌性保护着。在这段时间内,雌鱼可以恢复体力,然后(在它释放鱼苗的两到三周后)被放回水族箱与雄鱼在一起。一窝通常包含 50 到 100 个鱼苗。
上图一:Chilotilapia euchilus 在水族箱里。上图二:Fossorochromis rostratus 在水族箱里。上图三:Otopharynx lithobates 在马拉维的 Zimbawe Rock。上图四:Protomelas taeniolatus 在马拉维的 Namalenje 岛。上图五:Mylochromis melannotus 在马拉维的 Luwala Re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