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慈鲷的饲养
作者:Sonia Guinane
马达加斯加与世界其他地区长期隔离,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及相关的动物群,这吸引了科学家、鱼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的长期关注。马达加斯加本地的慈鲷被认为属于慈鲷科最原始的分支之一,被专家形容为来自远古时代的“活化石”。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通过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东部大陆隔开,但马达加斯加慈鲷最近的近亲却并非来自非洲,而是印度次大陆。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三种慈鲷——Etroplus maculatus、E. suratensis 和 E. canarensis(参见第 234 页)与马达加斯加的 Paretroplus 属的多种鱼类十分相似。最近的研究表明,所有马达加斯加慈鲷彼此密切相关,可能源自一个共同祖先。有趣的是,一些饲养这些鱼类的爱好者(如 Dave Tourle 和我)观察到,Paretroplus 属的一些物种与海洋中的 Paretroplus(刺尾鱼类)有一定的相似性。

马达加斯加慈鲷的保护状况令人极为担忧,目前它们的生存状态被评为“极度受威胁”或“高度濒危”,与许多本地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其他物种的状况类似。其中最具吸引力的马达加斯加慈鲷物种之一 Paretroplus menarambo(马娜莫宝石)现已被认为在其原生栖息地灭绝,而其最接近的亲缘物种 Paretroplus maculatus(鹰眼宝石)也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多年来,“刀耕火种”的农业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森林砍伐,使得许多河流和湖泊出现严重的淤积。这极大地影响了许多本地鱼类的栖息地,这些鱼类需要快速流动、清澈且含氧量高的水域才能生存。Ptychochromoides betsileanus (黑魔鬼)就是这样一种物种,曾经数量充足到足以支持大型商业渔业,但据当地渔民称,现在几乎已经消失。
另一个对本地鱼类(特别是 Paretroplus 属,即在马达加斯加被称为“Dambas”)生存造成极大威胁的因素是外来鱼类的引入,包括罗非鱼(Tilapia)、青鳉鱼(Oreochromis)和蛇头鱼(Channa strigata)。所有本地慈鲷正面临严重威胁,许多物种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为了挽救许多濒危的马达加斯加淡水鱼类,欧洲和北美已开展了重要的人工繁育计划。然而,目前这只在某些动物园、保护组织和少数个体水族爱好者中小规模进行。最终希望是能够将足够数量的马达加斯加慈鲷重新引入其自然栖息地。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到现在,新的马达加斯加慈鲷物种仍在被发现,少数尚未被探索的偏远地区可能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