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湖的箭头型慈鲷:Yssichromis sp. 'blue tipped' (2)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6年第3期) 作者:Greg Steeves 日期:2025-02-08

 |
多年来,我尝试将Yssichromis sp. 'blue tipped' 与不同混养物种共处。它们极少对其他物种表现攻击性。我们曾与Lipochromis sp. 'Matumbi hunter'、Paralabidochromis chilotes、Mbipia cf. lutea "spotbar"等混养,目前是与Astatotilapia brownae共居。许多人因杂交风险仅单养维多利亚湖慈鲷,但若采取以下措施,风险极低:
1. 混养不同外观物种(尤其雌性易于区分);
2. 每物种保留多对雌雄,避免超优势个体因无同种配偶而选择异种雌鱼;
3. 提供足够空间,使鱼类可躲避攻击者视线。
我最初将三尾额外雄性Y. sp. 'blue tipped' 与A. brownae混养,旨在分散后者攻击性,未料两者和谐共处。随后加入雌性Y. sp. 'blue tipped',两物种均规律繁殖,互不干扰。A. brownae的攻击性仅针对同种。缸内还混养数尾Hemisynodontis membranaceus幼体。
该物种饲养于标准208升(55加仑)水族箱中。我曾成功将Anubias、Cryptocoryne、Aponogeton等植物与Yssichromis sp. 'blue tipped' 共植,但A. brownae会缓慢啃食植物。缸内布置大型石灰岩与开放式沙质底床。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我使用动力过滤、滤筒及海绵过滤,配合定期换水与残饵清理。水源为pH 8.0、硬度约300 ppm(主要为溶解钙镁)的自来水,仅用除氯剂处理,与原生水质接近。
繁殖期优势雄性体色加深,鳍色鲜艳。缸内多尾同体型雄性会同时显色,争夺领地、引诱雌性或通过水中对峙威慑对手。求偶行为多发生于水层中,但产卵实际在底床物体(通常为岩石)基部进行。雌性接受求偶后,双方绕圈,雌鱼通过产卵管释放卵并迅速含入口中;雄性倾斜45度展开臀鳍,雌鱼啄咬其眼斑,雄性释放精液完成受精。此过程持续至雌鱼产完卵,全程约半小时。28°C(82°F)下,14天卵发育完全,单次产卵可达35枚。雌鱼含卵约两周后释放幼鱼。
幼鱼饲养于45升(12加仑)裸缸,配海绵过滤,以便其觅食。一月后转移至75升(20加仑)缸中,三月可达3厘米(1.2英寸)。我始终保留至少12尾幼鱼作为种群备份。该鱼体质强健,接受几乎所有饵料。
照片难以展现其真实美感,亲眼目睹方知惊艳。Yssichromis sp. 'blue tipped' 性情温和,最初通过法国haplochromine协会(French Haplochromis Society)交流引入美国,由爱好者繁育并传递至专业饲育者。现已有稳定种群,偶有通过知名批发商或零售商流通。尽管无法断言其已在圈养中稳固,但它是目前最常见的Yssichromis物种。另有两种——Y. piceatus与Y. pyrrhocephalus——亦被繁育。三者皆为惊艳的慈鲷,值得在爱好界获得崇高地位。Yssichromis argens可能已灭绝,但希望还存在。
Yssichromis慈鲷均列于CARES保护优先级名单。爱好者屡次证明其保育濒危水生物种的能力,而专业机构虽设施完善,却常因人员流动、兴趣转移或聚焦知名物种而难以为继。我深感荣幸能与一群不以盈利为目的、真诚致力于物种存续的繁育者同行。据我所知,Yssichromis sp. 'blue tipped' 未被任何大学或公共机构纳入物种存续计划,因此其存亡全系于爱好者之手。我们必不负使命,让后代亦能欣赏这迷人的haplochrom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