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马拉维湖“戴帽”的 Mbuna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8年第3期) 作者:Patrick Tawil 日期:2025-02-15

 |
(翻译:Deepseek-R1)
来自马拉维湖的慈鲷中,mbuna 组的鱼类在形态上较为同质。然而,其中许多种类具有极其细长的体型,使它们能够在所居住的岩石缝隙中穿行。该组中最早于 1970 年代被进口的物种,当时以 Pseudotropheus elongatus 的名称引进,但后来证明与其真正含义不同;这一错误鉴定被披露后,多年来该物种被暂时命名为 Pseudotropheus 'elongatus aggressive' 和 Pseudotropheus 'elongatus slab',这是 Ribbink et al. (1983) 所提出的名称。
这种慈鲷无疑是“elongatus group”中体型最大且最具攻击性的成员,最近被描述为 Chindongo bellicosus (Li et al. 2016)。这一科学名称将 Ribbink et al. (1983) 所命名的两种形态归为一类,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异不足以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单元,正如我此前所指出的那样 (Tawil 2006, 2012)。作为一则趣闻,其中一位描述者 (Ad Konings) 非常友好地让我选择该物种的具体名称,我对这一物种非常熟悉,因为我曾多次饲养过它及其一些亲缘种。我因此建议选用 bellicosus(拉丁语意为“好斗”),以反映其极端的攻击性和领地性行为,同时也联想到一种雄伟猛雕 (Polemaetus bellicosus) 的学名。描述者选用的属名 Chindongo 是当地对生活在岩石间的小鱼的称呼,基本上等同于“mbuna”,不过它在整个湖区的使用比 “mbuna” 更为普遍,而后者仅限于湖的北部 (Li et al., 2016)。这不仅为通常依附于 Chromis(顺便提一句,Chromis 甚至并非慈鲷属)的传统希腊—拉丁词根增添了新意,而且也尊重了当地的文化和语言,就像对待南美的如 Acara、Tahunantinsuyoa、Bujurquina 属等一样。
然而,就这一新属的诊断和概述而言,情况并不乐观,因为 mbuna 的分类极其复杂,几乎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建立起稳定的体系。因此,Li et al. (2016) 合理地将原“elongatus group”的成员归入该属,同时也包括其他与之没有直接亲缘关系的 mbuna,仅仅因为它们具有类似的吸藻型口部形态。这一特征十分普遍,但其系统发育意义较弱,因为该特征分化程度不高,并受到强烈的食物选择压力,从而在慈鲷中诱导出大量的趋同和相似现象。此外,即使考虑到新属的诊断,作者们也未能将所有符合归属条件的物种都纳入其中,可能是因为他们无法检查所有类型标本,更不用说那些尚未描述的物种了。
因此,这个新属主要是为整个类群的排序工作迈出了一步。同时,它的设立使得属 Pseudotropheus 能够摆脱其“杂项归纳”的角色,而这一角色现由 Chindongo 承担。实际上,Pseudotropheus 已经有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诊断(由 Trewavas 1983 确立),将其限定在一组明确的物种之内,并辅以我此前提出的补充诊断特征 (Tawil 2002)。
物种群
在较小的范围内,即那些接近 Chindongo 模式种的物种,它们构成了一个物种组。该群成员的特征为体型极长,身高与长度比例极低(可能是 mbuna 中最低的),让人联想到来自坦噶尼喀湖 的 Julidochromis regani 物种群。另一个特征是它们极端的攻击性行为,以致于它们被归为所谓的“藻类花园” mbuna——在那里,本用于繁殖(通过排除竞争雄鱼)的领地转变为采食领地,排斥所有潜在的食物竞争者,甚至包括其他物种的鱼类。
这一假设得到了证实,因为雌鱼也常常守护“藻类花园”,而它们并不需要进行领地竞争。正如我此前所建议 (Tawil, 2003),我认为“藻类花园”mbuna 在开发岩石上附着生物层(aufwuchs)方面适应性较弱,因此需要通过驱逐采食区之外的生态竞争者来弥补这一不足。至于我们所称的 “longior 超物种”,这种策略显然是成功的,因为这些物种在细长型 mbuna 中体型最大(除 Labeotropheus trewavasae 外)。
此外,它们的口部和牙齿已适应于拉扯和撕裂藻类,因此也能撕裂同族个体的皮肤和鳍。这就导致这些慈鲷在水族箱中的饲养颇为困难,这一点从打开进口运输袋时便可见一斑:除非采用单独包装运输,否则所有个体无一例外都会因运输时间长短(以及水中镇静剂被消除)而出现或多或少的鳍部磨损。同样,当爱好者将它们装入水桶进行过水时,不到一小时就可能导致某些个体受到严重损伤甚至死亡。在使它们适应环境时,必须确保伤口保持清洁;最严重受损的鱼必须被隔离(如果时间充裕的话)。
这种极高的攻击性是这些鱼类至今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由于存在许多体型较小、攻击性较低但色彩同样鲜艳的“elongatus 型”鱼类,1970 年代的老牌 “Pseudotropheus elongatus”(现为 C. bellicosus)已从热门产品变为不受欢迎,如今几乎极少被进口,尤其是因为最美丽的种群仅来自马拉维国家公园内的有限区域。
然而,这种攻击性实际上并不构成根本问题,因为它实际上与来自坦噶尼喀湖的 Tropheus 的攻击性相似(甚至可能更低),后者同样表现出类似的种内不容忍性,并凭借其强有力的口部钳状结构撕裂彼此的皮肤和鳍。尽管如此,Tropheus 却是极受欢迎的慈鲷;那么我们的 Chindongo 又为何例外?唯一的原因在于,mbuna 仍主要被视为初学者或最多为中等热情水族爱好者的慈鲷。对他们来说,这些 mbuna 或许显得过于凶猛,但对于狂热且经验丰富的爱好者来说则绝非如此。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狂热的爱好者——他们对众多慈鲷物种及其保护最为了解——几乎总以 mbuna 据称易养且无趣为借口,而系统性地忽视了 mbuna。实际上,mbuna 并不比其他慈鲷逊色,其行为学和生态学方面的许多内容也足以引起诸如坦噶尼喀湖 Tropheus 爱好者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