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公主(Benthochromis horii-航母)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7年第1期) 作者:AD-Konings 日期:2025-01-11

 |
(翻译:ChatGPT-4o)
在坦噶尼喀湖中发现的最壮观的慈鲷之一,过去通常被称作 Benthochromis tricoti。然而,Takahashi(2008)发现这条“深水公主”(Princess of the Deep)其实是不同的物种,并将其命名为 Benthochromis horii。早在 1985 年,任职于赞比亚渔业部门的 Pearce 基于其对赞比亚水域的广泛调查,就报告称在繁殖季时存在三种不同体色的 Benthochromis。Takahashi(2008)则在位于 Mpulungu 附近的 Mutondwe 岛深水区(60-130 米,即约 200-425 英尺)发现了这三种,分别是 B. tricoti、B. melanoides 和 B. horii。
Benthochromis 属单独形成一个族(Benthochromini)。过去人们曾认为它们属于 Limnochromini(Poll 1986),但 Lippitsch(1998)指出 Limnochromini(以及 Ectodini)成员的一个特征是鳃盖上有显著的、向前突出的斑点,而 Benthochromis 属的任何物种都不具备这样的鳃盖斑。进一步的形态学研究(Takahashi 2003)和分子分析(Duftner et al. 2005)均表明 Benthochromis 形成了一个与 Cyprichromini 以及 Perissodini 密切相关的独立族。Takahashi & Sota(2016)通过对大量核 DNA 数据的分析再次证实了这一点,结果显示 Benthochromini 确实与 Perissodini 最为接近。
B. tricoti 与 B. horii
在这几个物种中,只有 B. horii 经常出现在相对较浅的水域(大约 20 米或更深)进行繁殖。根据 Pearce(1985)和 Coulter(1991)的研究,三种 Benthochromis 在 160-200 米(约 525-650 英尺)的深水里数量众多,而在 50 米(165 英尺)以上水层则十分罕见。B. horii 与其他物种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口部的角度(嘴的倾斜角度)。B. horii 的下颚与身体纵轴(想象中的身体中心线)间的夹角大约为 50°,而 B. melanoides 和 B. tricoti 这一角度为 60° 左右。B. tricoti 的口裂完全位于身体纵轴以下,而 B. melanoides 与 B. horii 的口裂要么全部、要么至少有一半在纵轴以上。此外,B. horii 的吻部相对更长,眼睛更小;在 B. horii 中,眼径通常比吻长更短(眼径/吻长比为 87-105%),而 B. tricoti 和 B. melanoides 的眼径往往大于吻长(101-129%)。
还有一些特征可用于区分 B. horii 与 B. tricoti:B. horii 的背鳍鳍条总数是 30-31,而 B. tricoti 为 28-29;雄鱼腹鳍的长度在 B. horii 中超过体长的 30%,而在 B. tricoti 则不到 25%。用这些数据也能区分三种雌鱼;但对雄鱼而言,只需观察其体色即可:B. horii 的雄鱼有三道淡蓝色横纹分布在体侧,最下方的一条延伸至胸鳍基部,有时还能在最上方主横纹和背鳍之间看到第四道较窄的横纹。B. melanoides 的雄鱼没有任何横纹;B. tricoti 只有两条横纹,而且缺少那条横穿胸鳍基部的纹(Andersen 2013)。尽管两者在形态上差别明显,但B. tricoti 的雄鱼体色与 B. horii 在表面上略显相似,因此这两个物种不太可能在同一类型的栖息地繁殖。目前已知 B. horii 喜欢在较深的岩石或中间栖息地繁殖,但尚未有任何人见过 B. tricoti 在湖中的活体。打捞上来的 B. tricoti 繁殖期雄鱼均来自沙质或泥质深水区,所以它们很可能就在那个水深环境进行繁殖。曾在坦桑尼亚的 Samazi 附近用流刺网捕获到一条 B. tricoti 与约 40 条 B. horii,这条 B. tricoti 仅有黑色色素(见照片),也证明它与 B. horii 确实属于不同物种。
栖息地
B. horii 体型优雅,通常在 20 米(约 65 英尺)或更深的水域活动。非繁殖期的个体会在更深的水层(往往深于 50 米或 164 英尺)成群觅食浮游生物。雄鱼最大体长可达约 25 厘米(10 英寸),雌鱼则小上几厘米(Tawil 2008)。
最初,水族圈里的 B. horii 多来自于赞比亚水域,尤其是 Chituta 湾,但该种其实分布于整个湖区,目前也有来自湖区不同地方的出口。B. horii 的模式标本采集于 Mpulungu 附近的 Mutondwe 岛,而同样分布于全湖的 B. tricoti 的模式标本来自坦桑尼亚的 Karema 地区,B. melanoides 的模式标本来自民主刚果的 Kalemie 附近;后者目前只在 Kalemie 以南的湖泊下半区被发现,但也有可能遍布整个湖区。
在演化中,B. horii 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变异,其中之一是雄鱼背鳍软条部分呈圆形,而其他大多数已知群体的雄鱼背鳍都比较尖。这种“圆背鳍”变异分布在坦桑尼亚岸段的 Karilani 岛至 Cape Mpimbwe 之间。位于 Malagarasi 河以北、Kigoma 周边的变异则以雄鱼体侧上方和中间那两条横纹之间夹着一块延伸的黑斑为特征;有些其他群体的雄鱼也会出现这类黑斑痕迹。Kigoma 一带雄鱼的腹鳍往往带有淡黄色,而其他群体的雄鱼多为漆黑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