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坦鲷及其饲养

坦噶尼喀湖最古老的 Haplochromine 之一:Tropheus duboisi(蓝面蝴蝶)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20年第3期) 作者:AD-Konings   日期:2025-01-13



(翻译:ChatGPT-4o)

       在坦噶尼喀湖的大多数地区,岩石栖息地位于缓坡岸边,岩石间通常可以看到沙地的斑块。这个栖息地中的岩石彼此堆叠,形成了复杂的洞穴和缝隙网络。Aufwuchs(生物覆层)是一种由附着在岩石表面的绿色藻类长丝与蓝绿藻短丝交织组成的基质,其间还有硅藻和无脊椎动物生存。这种生物覆层几乎没有沉积物,藻类得以茂盛生长,有些地方甚至形成厚厚的绿色覆盖层。由于食物资源非常丰富,生存空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只有最强壮或最具攻击性的物种才能获得领地。

        湖中没有哪片岩石海岸没有Tropheus属的物种栖息,目前已知该属至少包含九种,其中四种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变异。这个属中最古老的成员是Tropheus duboisi(见Konings, 2013),它是该属中最不具攻击性的物种,因此成年个体很少出现在岩石栖息地5米(16英尺)以内的浅水区域。


描述

       所有Tropheus物种在形态和大小上都相似,但T. duboisi与其他Tropheus物种相比,在色纹模式和头骨结构上有明显差异。成鱼的体色由蓝灰色的头部和深蓝至黑色的身体组成,在背鳍的硬棘部分下方的体侧有一条白色至淡黄色的垂直条纹。而幼鱼则有非常独特的颜色,由黑色的身体和体侧上的白色至淡蓝色斑点组成,这些斑点在身体的其余部分呈现较不规则的分布。

        T. duboisi的口部位置更靠前,与其他Tropheus物种不同,在觅食时其身体与基质的夹角更大,而其他物种通常以几乎水平的姿态觅食,这可能为它们在岩石栖息地的浅水区域提供更好的稳定性。这或许是T. duboisi通常出现在比其他Tropheus物种更深的水域的原因。然而,T. duboisi更偏好岩石栖息地的上层区域,在那里它以附着在岩石上的藻类为食。雄鱼的最大体长可达14厘米(5.5英寸),雌鱼略小,约为13厘米(5.1英寸)。


栖息地

       T. duboisi通常与本属至少另一个成员共存,深度分布在5到30米(16–100英尺)之间,种群密度最高处约在8米(26英尺)左右。在Pemba(D. R. Congo),Tropheus sp. 'black' (Orange Moorii)与T. duboisi共存时,T. duboisi占据岩石生物群落中更深、沉积物较多的区域。T. sp. 'black' 被发现主要集中在极浅水区,最深可达18米(60英尺),但最常见于上层2米(7英尺)水域;而T. duboisi最常见于6到10米(20至33英尺)之间,但可延伸至约30米(100英尺)。在Luagala Point(坦桑尼亚),T. duboisi同样生活在岩石栖息地较深的部分,而上层更优越的区域则由Tropheus annectens、T. brichardi以及T. sp. 'black' (Double Spot Moorii-双星蝴蝶)占据。

        与许多其他haplochromine不同,Tropheus的雌鱼也拥有取食领地,并充分参与领地和社会互动。T. duboisi的雌雄个体都拥有紧邻却不重叠的取食领地,因而原则上所有岩石基底都被这些互不重叠的领地所覆盖。领地大小直接与个体体型以及单位面积食物供应量相关(见下文)。研究发现,领地面积从1 m²到超过8 m²(11–86平方英尺)不等,而且个体每天有超过90%的时间都会待在自己的领地内(Sturmbauer & Dallinger 1995)。

        领地面积主要取决于可用的岩石表面及可获得的藻类数量,最大可达8 m²(86平方英尺)。领地主要针对同种个体进行防御,但在一些地方也会对其他草食性鱼类进行驱逐。在蓝藻十分丰富时,取食领地通常较小,而在藻类减少的地方,领地可能相对更大。领地冲突几乎总发生在两个相邻领地的边界上,发起攻击的一方通常是体型更大的个体;被攻击方往往摆动尾部并仰头示弱,有时还会把腹部(鱼类最脆弱的部位)呈现给优势个体。

        对领地主人而言,领地的价值在于提供的食物量。如果岩石有明显的三维结构,且有突起的岩面来扩大取食面积,那么这样的领地就更具吸引力。领地主人对周边不同取食场所的优劣十分了解,并会在机会出现时转移到更理想的区域。在Pemba,Kohda 和 Yanagisawa(1992)发现,该地的T. sp. 'black' 和T. duboisi在争夺优势时会把对方视作同种,而领地冲突的结果主要取决于竞争双方的体型,而非物种差异。


食物

       脊椎动物往往难以消化高等植物细胞壁中难分解的纤维素,但对于藻类而言,情况要好得多,因为藻类的细胞壁中纤维素含量要低得多,甚至不存在。这并不意味着藻类就容易被消化,但对某些藻类(尤其是蓝藻,也称蓝细菌),具备高浓度、低pH胃酸的草食性鱼类可以将其消化。坦噶尼喀湖中的所有草食性慈鲷都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几乎所有这些慈鲷都非常需要茂盛的藻类。

        所有Tropheus物种的外层牙齿都是二尖形并且紧密排列,形成一排致密的“钳口”,能够抓住单根藻丝并将其与基底分离。它们会用咬合、左右摆动头部,或最常见的方式——在紧咬藻丝时向后或向上猛力一顶,将藻丝从基底扯断。此外,它们的胸鳍非常发达,在“后推”时能提供相当大的动力,或许足以切断藻丝。Tropheus的唇较薄,口腔牙齿几乎在上下颌的外缘,以方便剪取短小的蓝藻丝。

        Kohda & Yanagisawa(1992)对胃内容物的分析显示,所有Tropheus物种的胃中除藻类之外都含有沙子,但在Congo的Pemba栖息地中,与T. sp. 'black' 相比,T. duboisi肠道中的无机物含量更高。T. duboisi似乎更加适应在沉积物更多的更深水域,从覆盖有沉积物的岩石上摄取藻类;在这些区域,T. duboisi的体型也往往比T. sp. 'black' 更大。由于T. sp. 'black' (以及大部分其他草食性鱼类)在较深水域的竞争压力较小,T. duboisi在更深水层中能获得更多食物,更容易建立并守住领地。其中,含有最多蓝藻的优质领地通常由最大个体(通常是雄鱼)占据,而体型较小的雌鱼只能在条件略差的领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