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坦鲷及其饲养

沙坑繁殖的坦噶尼喀慈鲷 Lepidiolamprologus

来源:摘自《慈鲷》杂志(2016年第4期) 作者:AD-Konings   日期:2025-02-09


(翻译:Deepseek-R1)

       今年六月(2016年),我再次沿着 Mahale 国家公园的湖岸潜水,在第一次潜水时,于公园最北端的岩石点——Pasagulu Point,发现了一种慈鲷,它与 Lepidiolamprologus attenuatus 十分相似,但又略有不同:体形略显更深,鳍的色彩也与同时出现在此处的 L. attenuatus 不同。后一次潜水时,在 Miyako Point,我又发现了这种鱼,并再次注意到它与 L. attenuatus 之间的差异。起初,我以为这可能是个新物种,因为在 Miyako Point 以及 Pasagulu Point,它们出现的位置都略远离纯岩石区,而 L. attenuatus 则几乎总出现在岩石与沙质区的交界处——我在这两个地点都见到了 L. attenuatus。后来,在其他地点,如 Luagala Point 和 Siyeswe Bay,当我发现这种类似 attenuatus 的慈鲷正在繁殖时,我已确信它与 L. attenuatus 不同。实际上,这个“新”物种让我联想到 Lepidiolamprologus sp. 'meeli kipili',但体型略大一些。与我平常见到的 L. sp. 'meeli kipili' 不同,我没有见到成对或雌鱼在空壳中守护后代;相反,它总是利用较大的容器,如一块木头、一只大型 Mutela spekei 壳,甚至是裂开的椰子,作为幼鱼的育婴室。但与 L. sp. 'meeli kipili' 类似的是,幼鱼始终被安置在一个沙坑巢中,巢底设有一个小“隔间”。与 L. attenuatus 的幼鱼相比,这个“新”物种的幼鱼总是待在靠近底部的位置,几乎不离开巢穴;而 L. attenuatus 的幼鱼则常常盘旋在成对鱼巢上方,借由水柱摄取浮游生物。

       我观察这种鱼的时间越长,就越倾向于认为它可能是 Lepidiolamprologus pleuromaculatus——它的体型也符合 L. pleuromaculatus 的特征。Trewavas 和 Poll 于 1952 年基于来自 12 个不同采集点的 49 个模式标本对后者进行了描述,这些标本均采自湖泊最北部,分别位于布隆迪 Nyanza Lac 以北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Ubwari 半岛以北。L. pleuromaculatus 与 L. attenuatus 十分相似,以至于曾一度(Konings 2015)我认为它可能只是限制在湖泊最北部的 L. attenuatus 的地理变种,尽管 L. attenuatus 也曾在 Uvira(Poll 1956)和 Mboko 岛附近被发现。根据 Trewavas 与 Poll (1952) 的描述,这两个物种可通过纵向排列的鳞片数来区分:L. attenuatus 有 66–73 片,而 L. pleuromaculatus 仅有 47–60 片。从 Mahale 岸边照片中数得的鳞片数介于 51 至 55 片,与 L. pleuromaculatus 的描述相符。

       L. attenuatus 的分布几乎遍布整个湖泊,但在布隆迪 Rumonge 以北却未曾采集到,那一带似乎正是 L. pleuromaculatus 的主要分布区。我曾在布隆迪 Mucansi 和 Makombe(均位于 Rumonge 以北)拍摄到一种外形似 L. pleuromaculatus 的鱼;由于这些个体与 L. attenuatus 略有差异,我便将它们与来自坦桑尼亚 Kigoma 的 L. attenuatus(这是我所掌握的最近的种群)作了比较。这个比较为我提供了另一处区分这两个物种的特征:尾鳍色彩的不同。在 L. pleuromaculatus 中,尾鳍远端的黑色边缘在上半部被一条白色次边缘带所抵消,而在 L. attenuatus 中,这条带要么完整,要么完全不存在。至少,在我观察到类似 L. pleuromaculatus 的鱼开始繁殖之前是这么认为的。如今,当我在同一地点发现这两个物种同时繁殖,有时甚至相距不足 5 米(16 英尺)时,我们就无法再依靠尾鳍色彩模式来区分它们了。

       我曾凭借尾鳍的标记错误地将我在 Mboko 岛和 Ubwari 半岛西岸拍摄的 L. attenuatus 误认为是 L. pleuromaculatus。看来,刚果最北岸采集的 L. attenuatus 的尾鳍标记与在湖对岸布隆迪发现的 L. pleuromaculatus 完全相同——不言而喻这表明这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然而,还有其他形态特征有助于区分它们:与 L. attenuatus 相比,L. pleuromaculatus 具有更高(宽)的体型、更粗壮的尾柄和更短的吻部。虽然这些特征之间存在交叠,但大多数情况下,鱼体整体形状足以指向其所属物种。

       另一种常被混淆于 L. attenuatus 的物种是 Lepidiolamprologus sp. 'meeli kipili',但它在行为和形态上现在看来更接近 L. pleuromaculatus。它的纵向鳞片数量也较少(54–58 片),低于 L. attenuatus。L. sp. 'meeli kipili' 起初曾被错误地引入为 Neolamprologus meeli (Konings 1995),这也解释了这一体型细长的捕食者的临时名称,其最大全长估计约 11 厘米(4.3 英寸)。在湖区北部,Kipili Meeli 与 L. pleuromaculatus 具有类似的生态角色。

       我在 Mahale 岸边发现的这一物种体型略大于 L. sp. 'meeli kipili',而后者通常总是依附于空蜗牛壳,因此我认为 Mahale 的这条慈鲷并非该物种在北部的变种。L. sp. 'meeli kipili' 的分布范围从 Cape Mpimbwe 延伸到 Namansi,远在 Mahale 岸边以南,两者之间未见类似物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