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Melanochromis robustus [萝卜丝大凤凰] (以前称为 Melanochromis brevis)类似于 P. williamsi ,但由于存在着与性别相关的色纹模式反转的特性 [1] ,它被归类到 Melanochromis 属。
Ribbink 等(1983b)讨论了他们称为 Melanochromis cf. brevis 的慈鲷,现在已知包括多个不同物种。他们指出,M. cf. brevis 出现在 Chinyankwazi、Chinyamwezi、Mumbo 和 Boadzulu 群岛以及 Monkey Bay 和 Nkhudzi(Ribbink 等,1983)。他们对 Chinyankwazi 岛标本的绘图和对 Monkey Bay 种群的颜色描述与 M. robustus 相吻合,而他们对 Chinyankwazi 和 Chinyamwezi 种群的颜色描述又与 Pseudotropheus brevis (以前称为 P. sp. 'williamsi nkhudzi';见第 38 页)的颜色密切匹配。
M. robustus 在湖的南部发现,仅在 Mumbo 和 Chinyankwazi 群岛被记录到。雌性是米色到浅棕色,有深棕色水平条纹。它们与 Pseudotropheus brevis 的区别在于中侧条纹是连续的,而后者是斑点状的。性别色纹反转特性 [1]是 Melanochromis 最重要的特征,并且在马拉维慈鲷中是独一无二的。
M. robustus 特别适应湍流水域的生活,并在波浪作用变得强烈时离开庇护所。雄性只有弱领地性,但每当遇到同种雄性时会驱赶它们。其他物种在雄性领地的边界内是可接受的。通常在领地雄性附近发现一小群雌性。这可能是由于 M. robustus 的定居行为造成的:这种小群体(包括雄性)可能在同一地点“出生”,甚至源自同一批卵。这一观点是符合这种隐秘生活的物种。
Pseudotropheus demasoni
Pseudotropheus demasoni [特蓝斑马] (2016 年已划归 Chindongo 属)是特产于 Ruhuhu 河三角洲以南的 Pombo Rocks 和 Ndumbi Rocks 的小岩礁。它栖息在岩石栖息地的上部三到四米。经常可以看到,但几乎所有的目击都只看到单独的个体。这种物种均匀分布在整个栖息地,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直径约两米的觅食区。这样的觅食区通常包括一块大岩石或一个巨石的上表面。P. demasoni 通常被其他物种忽视,但被会更强势的同种雄性繁殖个体从领地赶走。这些相对较大觅食区的占据行为可能意味着适当的食物并不丰富,我曾预计同种个体之间会存在激烈竞争,导致对其同类的攻击行为;但实际上,在发现两个或三个个体在一起时,我没有看到同种间的攻击迹象。事实上,在湖中 P. demasoni 对所有物种,包括其对同种表现得非常平和。
P. demasoni 以附着在岩石上的藻类为食。它从基底上咬下藻类丝,觅食地点似乎是通过视觉选择的(与大多数草食性的 Labidochromis 一样,见下文)。在研究的一份的标本中发现了它有相对较长的肠子(标准长度的 205%)表明饮食中有很高比例的植物。
P. demasoni 在非常小的尺寸时就性成熟——总长度约为 5 厘米。长度为 15 到 20 毫米的未成熟个体显示出与成体相同的颜色模式,这点符合 mbuna 正常的雌性和幼鱼颜色相同的这一特性。
【万宝鱼注】 [1] 色纹模式反转(reverse of pigmentation pattern,也称着色模式反转)是指雄性 Melanochromis 在性成熟时会出现体色上的反转,深色区域变成浅色,浅色区域变成深色。详见 Melanochromis 属的专门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