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马拉维湖慈鲷圣典
马 拉 维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富含沉积物的深层岩石栖息地(三)

原著:《Malawi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5版-2016)》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07-25


Utaka(Copadichromis)

       许多以浮游生物为食的utaka被限制在较深的岩石栖息地——至少这是它们潜水时遇到的地方。所谓的纯utaka(指那些没有斑点的的utaka)通常在开阔的水域被发现,但它们来到岸边繁殖。然后雄性展示它们繁殖色,并(在某些情况下)建造它们的产卵场,这样就有可能区分不同的物种。

       当 Lies 在1960年描述  Copadichromis virginalis [比基尼火冠] 时,他指出当地渔民区分了两种形态,而他当时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物种。渔民称这两种形态分别为 kaduna 和 kajose。这两种形态之间的差异很小。kaduna 体型较小,相对较大的眼睛和较高(宽)的身体和尾柄,比 kajose 的体色少或没有黄色(雌鱼和非繁殖雄鱼),通常有16根背鳍棘。kajose 通常有17根背鳍棘,颜色偏黄色。

       几年前,我建议这两种形态代表两个不同的物种(Konings 1991),其中 kaduna 是真正的 C. virginalis ,因为该物种的正模标本是 kaduna。我将另一物种称为 Copadichromis sp. 'virginalis kajose' 。基于马拉维Gome发现的两个不同形式的纯 utaka,我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不完全在同一个栖息地发现。其中之一是水族贸易中被称为“Fire-Crest Mloto”的慈鲷,与 kaduna 的描述非常吻合,当时被认为与 C. virginalis 是同种(但见下文)。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情况要复杂得多。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在有六个不同的物种被划在 C. virginalis 复合群中,但它们的繁殖方式似乎与 C. virginalis 不同。只有两个物种 C. virginalis 和 C. sp. 'virginalis kajose' 有广泛的分布,而其他物种的范围非常有限。除非在自然栖息地进行观察,否则几乎不可能区分这些形态。

       C. virginalis 不构建任何产卵场所,雄性在裸露的岩石上展示自己,这和C. borleyi 、C. cyaneus 是一样的。在坦桑尼亚北部湖岸,我在Lupingu、Manda和Higga礁发现了大型的C. virginalis 繁殖群。在Lupingu,繁殖期的雄性在中间栖息地约30米深的岩石上守护领地,但在Mcinda和Higga礁,我在岩石栖息地不到10米深的地方就看到了产卵的C. virginalis 。雄性在大岩石上保护着产卵区,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1至2米,位于大石块的顶部,一群雌性光顾了这里。这是在二月,因此我确信C. virginalis 的产卵是限定在每年的特定时间,因为我之前在这三个地点潜水——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却从未看到过这一物种。。

       如上所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认为我现在称之为Copadichromis sp. 'fire-crest' 的物种是C. virginalis 的地理变种,直到我发现后者的繁殖行为,我才明白涉及到两个不同的物种,原因是雄性“Fire-Crest Mloto”在较深的水域构建求偶场所。“Fire-Crest Mloto”原本在Gome发现,繁殖期从八月到十一月,深度超过30米。不幸的是,这种慈鲷自1990年以来在野外再也没有被看到,但仍有一小部分被水族爱好者饲养着。

        Copadichromis sp. 'virginalis kajose' [卡捷瑟火冠] 似乎在整个湖泊中广泛分布,也出现在Malombe湖(Turner, 1996——作为C. virginalis )。这是最常被湖周围渔民捕捞的纯utaka,经常被误认为C. mloto 或C. virginalis 。我在湖周围的几个地方看到了这种形态;雄性在岩石旁建造求偶场所,而雌性在开放水域成群觅食。Malombe湖的种群只能用沙子建造求偶场所,因为那个湖里没有岩石。繁殖期的雄性通常出现在深度超过25米的地方。在坦桑尼亚Nkanda的C. sp. 'virginalis kajose' 口孵雌性,曾被观察同时将幼鱼释放到一个庞大的utaka幼鱼群中。这可能是每年新鱼群诞生的方式。

      在Gome发现的第二个物种,最初被认为是C. sp. 'virginalis kajose' 的同种,现已被描述为 Copadichromis ilesi [伊莱斯火冠] (Konings, 1999)。Snoeks和Hanssens(Snoeks, 2004)发现,C. ilesi 很可能不是C. sp. 'virginalis kajose' 的地理变种,而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就目前情况而言,Gome发现的两种纯utaka(C. sp. 'fire-crest mloto' 和C. ilesi )既不等同于在Nlchata Bay(C. virginalis 的模式产地)发现的kaduna形式,也不等同于kajose形式,而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每个物种都有非常有限的分布范围,可能是所有已知Copadichromis中分布最有限的。

       C. ilesi 的体型较大,最大总长约为15厘米,而 Copadichromis sp. 'fire-crest mloto' [红顶火冠] 的最大体型约为12厘米。雌性的身体呈浅黄褐色,体型也与银色的C. sp. 'fire-crest mloto' 雌性不同。两个物种雄性的唯一显著区别是C. sp. 'fire-crest mloto' 的背鳍中的红色带。在30米深处,这种红色看起来像是黑色带,可能是雌性通过背鳍中的图案区分这两种雄性。尚未见到两种雌鱼混合的鱼群。

       C. ilesi 的繁殖已被发现发生在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已知这些慈鲷只在繁殖期迁移到近岸水域,其他时间根本不在那里出现。繁殖期雄性主要出现在大约7至15米的深度,且在湖岸轻缓的斜坡区域建造它们的火山口式洞穴 [1] 求偶场所,而雄性C. sp. 'fire-crest mloto' 在更陡峭的区域和更深的水域建造类似的求偶场所。这些求偶场所由位于大型悬岩下的月牙形沙堤组成。重要的是,岩石构成了求偶场所的天花板。构建这种火山口式洞穴求偶场所通常都是具有黑色繁殖色雄性和头部及背鳍上有浅色火焰图案的Copadichromis。

【万宝鱼注】 [1] 火山口式洞穴(cave-crater(s))是一个产卵场所,建在岩石下面的洞穴,底部用沙子建造出一个火山口形状的沙坑(见左下角图)。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