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马鲷-维鲷及其饲养

维多利亚湖流域的食仔性慈鲷(2)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8年第1期) 作者:Greg Steeves   日期:2025-02-15


       haplochromines 全部都是口孵慈鲷。维多利亚湖周边热带地区的繁殖通常是全年性的,这为这些专门摄食者提供了整年的食物来源。依我经验,Lipochromis 的摄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撞击法”,另一种为“吻部吞食者”。“撞击法”是指通过猛烈撞击口孵慈鲷的口腔(其中有发育中的鱼苗),具体做法是用力撞击鱼类喉部区域,使得卵或鱼苗被突然挤出并迅速被吞食;这种行为既可以由单个捕食者(如 Lipochromis parvidens)实施,也可能是群体行为,如 Lipochromis sp. 'matumbi hunter' 中所观察到的。而“吻部吞食者”则发展出一种独特的方式:它们将张开的嘴覆盖在另一正在孵育鱼苗的慈鲷口部上,并将鱼苗从亲本口中吸出;Lipochromis melanopterus 和 Lipochromis sp. 'mwanza' 就采用这种方式摄食。

        一旦理解了这两种捕食其他慈鲷的方式,食仔者的解剖学差异便显得合理。捕捉、固定或切割食物并不需要大牙齿;对于“吻部吞食者”而言,牙齿的存在反而会成为摄食的障碍。固定另一鱼类的吻部时,牙龈比牙齿更能形成密封,有利于吸出胚胎,而大牙齿还可能伤害孵育中的慈鲷——毕竟,何必去伤害自己的“食物工厂”?同时,众多守候的慈鲷能提高捕食成功的几率。值得注意的是,我在少数几次观察“撞击者”和“吞食者”的行为时,均未见它们将受害者所有的卵或鱼苗全部夺走;事后,孵育中的雌鱼依旧带着数量减少了的但却是完整的鱼苗(卵)继续生存。

        在维多利亚湖,食鱼者、食螺者以及食仔者似乎是1980年代尼罗河鲈鱼激增时受冲击最重的群体。目前尚不清楚这些 haplochromines 中是否有许多能在那场浩劫中存活下来。我认为尼罗河鲈鱼很可能将这些鱼视为易捕猎目标,因为它们常出没于开阔水域,缺乏迅速逃逸的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尼罗河鲈鱼的数量已大幅下降,一些曾令我们担心灭绝的鱼类又重新出现。希望随着其他慈鲷谱系数量和分布的增加,这些食仔者能再次繁盛。水族爱好者已人工饲养这些(以及许多其他)慈鲷种群数十年,这些人工饲养种群可能就是现存的全部,也是慈鲷爱好者在物种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依据。

        在维多利亚湖,诸如 Lipochromis melanopterus 的种类在多个地点均有分布,而各地种群在外观上略有差异。例如,Makobe 岛的种群主要由橙色斑点的雌鱼组成,而在邻近岛屿中,雌鱼则呈棕褐色,并带有深色垂直条纹。在非洲大湖区,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局限于特定区域的慈鲷往往会发展出与隔离群体不同的色彩。而另一些物种,如 Lipochromis sp. 'matumbi hunter',则仅限于单一已知地点分布。局限于单一地点使得它们的存在更加脆弱——一旦在该区域消失,就无法再重建种群。这可能正是该物种目前的状况,因为自1990年代以来,Matumbi 岛就未再记录到它的踪迹。

        尽管 维多利亚湖的一些令人惊叹的食仔者可能已不复存在,但该区域一些较小的卫星湖中仍保留有这些慈鲷种群的残余。位于 维多利亚湖北部的基奥加湖区就发现了一种与 Lipochromis parvidens 极为相似的物种;我的朋友及水域探险家 Lawrence Kent 在乌干达 的 Kazinga Channel 发现了疑似 Lipochromis taurinus 的鱼,而成年个体看起来构成了一个健康的种群。此外,类似 Lipochromis cryptodon 的物种也在基奥加湖区以及附近一些水道中被发现。

        几年前,Old World Exotic Fish, Inc. (Laif DeMason) 从维多利亚湖南部引进了几批野生捕获的物种。在众多美丽的鱼类中,有一款我们称之为 Lipochromis sp. 'mwanza' 的珍品。我记得当时迫不及待地撬开这条漂亮的黑色鱼的嘴,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牙齿。几个月后,我才得以亲眼见证这食仔者与一只正在孵育的 Enterochromis sp. 'blue obliquidens' 鱼进行摄食的场景。这仍然是我近50年来饲养热带鱼时见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