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噶尼喀湖一种奇特的沙栖慈鲷 Cardiopharynx schoutedeni(蓝帆珍珠)(2)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17年第3期) 作者:Thomas Andersen 日期:2025-02-11

 |
在颜色上,这两种物种也十分相似,都呈沙栖物种典型的银白色,但 Cardiopharynx 的雌雄鱼均具有一个位于背鳍基部的黑斑,而在 Lestradea 中则不存在。这个斑点并不十分明显,而且在雄鱼求偶或交配过程中不仅不会加深,反而似乎会逐渐褪色。在非成对鳍方面,两者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这在色彩较为鲜明的优势雄鱼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 Cardiopharynx 中,臀鳍窄边缘呈黄色,并伴有一丝细黑线,之后是一道宽阔的泛白/泛蓝线,而整体鳍体则透明;而在 Lestradea 中,臀鳍边缘同样呈黄色,但更宽,随后是一条细蓝线以及一条有时被分割成小斑点的黄色线,背景为透明。两属的尾鳍均为透明且带黄色鳍瓣,但在 Lestradea 中,尾鳍上还散布着若干黄色斑点。背鳍的颜色也相似,均为透明蓝色,边缘带黄色,并有一条黄色线,在 Lestradea 中该线大致与前缘融合,而在 Cardiopharynx 中则仅延伸至背鳍斑点处。
在求偶展示时,雄鱼在黑色素控制的黑色着色上差异更大。总体而言,在 Lestradea 中,单侧鳍上的黄色标记在求偶期间会转变为黑色——臀鳍边缘、背鳍纹线(除最外侧仍保留黄色)、尾鳍的两片鳍瓣,甚至尾鳍上那些小黄点都会变黑;而在 Cardiopharynx 中,求偶的雄鱼则主要使腹鳍变黑,同时尾鳍下半部分及臀鳍内侧、咽喉和身体最腹侧也会变黑。这种腹部区域由黑色素控制的黑色着色非常独特,据我所知,在坦噶尼喀湖其他慈鲷中未曾见过。Poll 在其重新描述中也提到这种腹侧着色:“侧腹下部呈黑色,尤其是后部”(Poll 1956),而正模标本的附图也清晰展示了这一独特特征。基于这些差异,区分处于求偶活跃期的雄鱼相对容易,但要在水中区分觅食时的个体或雌鱼,则难上加难。
Ectodus descampsi 以及 E. sp. 'north' 相较于 Cardiopharynx schoutedeni 要容易区分。这两种物种体型较小,最大体长约为10–12厘米(3.9–4.7英寸),吻部更尖,背鳍较高,尤其在 Ectodus descampsi 中几乎呈旗状,且雄鱼背鳍上有一个明显的黑斑,其周围环绕着十分显眼的蓝色环。
分布与食性
Cardiopharynx schoutedeni 的正模标本来自布隆迪布琼布拉,且在整个湖区均有采集到额外的标本。Poll 指出该物种分布零散,但一旦发现数量就极为丰富(Poll 1956)。根据 Poll 关于采样深度的记录显示,尽管 Cardiopharynx 偶尔会在浅水区被捕获,但通常出现在较深水层,其平均深度估计为16–31米(53–102英尺),最大深度可达惊人的70–75米(230–246英尺)(Poll 1956)。这远深于生活在非常浅水区的两个 Ectodus 物种,其平均深度仅约6米(20英尺),最大深度约20米(66英尺)(Poll 1956)。而 Lestradea perspicax 则似乎偏好介于二者之间的水深,平均为5–16米(16–53英尺),最大可达50米(164英尺)(Poll 1956)。
Poll 对 Cardiopharynx schoutedeni 胃内容物的检查显示,其胃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如硅藻、单细胞藻类和细菌,以及大量细沙(Poll 1956)。这些微生物存在于沙层上方的淤泥层中,而该鱼通过舀取一口口底质、咀嚼过滤其中物质,然后将较粗颗粒排出。显然,当底部浮游植物丰富时,它也会食用这些浮游植物(Konings 2015)。由于摄入物质营养价值较低,需要大量进食,因而产生持续不断的废物排放。不少 C. schoutedeni 会拖着长长的粪便丝在水中游动,这与 Cyathopharynx 中常见的现象类似。而 Lestradea 主要以硅藻为食,但正是两者在偏好水深上的差异,使得这两种如此相似的物种能够共存于同一栖息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