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渊之美:Neolamprologus sp. 'benthosplendens'(黑格天堂鸟)(2)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20年第1期) 作者:Mattia Matarrese 日期:2025-02-18

 |
第二天,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完成了著名的 “黑猩猩徒步旅行 ”之后,我们还有时间潜了几次,于是我们乘船向前航行8公里(5英里)到一个 Ad 用GPS坐标标注为“最佳潜点”的地方。果不其然,那是个绝佳的潜水点。那次潜水中,鱼的数量与种类令人叹为观止,水质异常清澈,我能清楚看到前方15到20米(50至65英尺)的景物。
像往常一样,当我不负责任地单独潜水时,我先潜到深水区,然后随着物种与栖息环境的变化逐渐上浮拍摄。在那次潜水的最深处42米(130英尺),又有一抹“闪光”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正是我前一天见过的“新”物种:有两条雌鱼(一条大一条小)停留在一块岩石之上,下面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形成了一个洞穴。它们似乎并不害羞或畏惧我,所以我迅速决定寻找雄鱼——它一定就在附近!当我向下移动、在一个较小的洞穴内昏暗的环境中搜索时,我发现了一条大型雄鱼。我用手电和闪光灯照向小洞穴,但当我试图聚焦时,它又消失在黑暗中。正当我不安地抬起头时,那两条雌鱼仍在等待为我展示。几次快门之后,我的剩余底时(RBT)已耗尽,不得不上浮。
在上浮途中,我看到了许多以前未曾见过的物种,如 Cyprichromis microlepidotus、Tropheus duboisi 和一条漂亮的小型 Julidochromis。
潜水结束后,船上所有人都因这次精彩的潜水和浮潜而欣喜若狂。那真是个绝佳的潜点,大家在水中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尽管如此,我仍对没能拍到这“新”物种雄鱼的好照片感到遗憾。事后我想清楚了该去哪里找它,便决定再次潜水到同一地点。这一次,我邀请 T-Bone 与我同行,一起探查大岩石/洞穴的另一侧,希望他比我运气好,能拍到雄鱼的好照片。大约在第一次潜水后一个小时,我们再次下潜至42米(130英尺)。由于不久前已潜过,我们的底时仅剩3分钟。这次我知道该去哪里寻找,果然在同一洞穴内找到了雄鱼,并拍下了几张质量较差的照片,随后它又消失在黑暗中。雌鱼和幼鱼依旧乐于让人拍照。这虽令人颇感沮丧,但至少我和 T-Bone 都有所收获。
在马哈勒国家自然保护区潜水期间,我共遇到这“闪光慈鲷”约8到10次,如今我已经大致掌握了下次再访坦噶尼喀湖时如何及何处寻找它。它成为我追求拍到雄鱼好照片的目标,于是我不断潜深,直到发现再也没有遇到它为止。不幸的是,我对自己的成果仍感不满,但我认为已拍到从幼鱼到成年雌鱼较为满意的照片。
以下关于该物种的描述仅为我个人在潜水中观察到的情况的临时总结。对该物种未做任何科学研究,仅仅是作为一位长期慈鲷爱好者的观察记录以及作为专业水族爱好者的个人解读。
我们将它命名为 Neolamprologus sp. 'benthosplendens'——意为“深渊之美”。
首先,这个临时名称是由 Ad Konings 提议,并从一系列名称中选出的。我认为这鱼可能属于 Neolamprologus 属,原因在于其形态特征,如胸部具有鳞片,以及第一条腹鳍的鳍条最长。
'benthosplendens' 这个名称结合了希腊语“benthos”(深度)和拉丁语“splendens”(美丽、闪亮),非常适合描述该种慈鲷。我们还讨论过其他名称,如“reticulatus”(因其花纹网状)或“mattovydas”(作为 Tautvydas 与我发现该物种时的幽默之选)。我们一致认为 N. sp. 'benthosplendens' 是最为专业的选择。
我发现它总是在42米(130英尺)以下出现,这使得普通休闲潜水员很难在非计划性潜水中遇见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