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资讯

MENU

坦鲷及其饲养

深渊之美:Neolamprologus sp. 'benthosplendens'(黑格天堂鸟)(3)

来源:摘自《CICHLIDS NEWS》(2020年第1期) 作者:Mattia Matarrese   日期:2025-02-18


       到目前为止,我总是在包括大型岩石构造并被沙子环绕的栖息地中见到这种慈鲷;在某些情况下,开阔的沙滩也起到阻隔作用,使它们无法远离岩石。雌鱼和亚成年个体通常单独或成两三条的小群出现,可能在岩石上方、岩缝间或就在雄鱼所在洞穴前。它们似乎并不怕摄影,也不怕被潜水灯刺眼,只要我不离得太近(我使用60mm定焦镜头,便于拍摄特写)。正如前文所述,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它们正处于被空的 Neothauma tanganyicense 蜗牛壳环绕的岩石群中,而这些蜗牛壳已被 Lamprologus similis 占据。我当时以为它们是利用这些壳作为庇护和繁殖场所,但此后再未在此类栖息地中见到它们,所以我认为那只是巧合。

       这种物种雌性的“光泽”源自其棋盘状的深褐/黑色与白色交错花纹,即使成年雌鱼体型相当小(50–65毫米或2.0–2.6英寸),但依然十分夺目。它们眼周似乎有一圈黄色(让我联想到 N. buescheri 或 N. bifasciatus),有时在鳃后、胸鳍周围或腹部还会呈现出美丽的淡红色调。无论雌雄,其吻部都相当突出,并且向上翘起。

       而成年雄鱼则显得十分胆怯,对接近的大型“制造气泡者”(指潜水)尤为敏感。在我的潜水中,我总是在遇到雌鱼时也见到雄鱼,但它们出现的时间通常较短。它们可能出现在岩石下、洞穴深处,或者若用手电照射到洞口,便会迅速撤回洞内最暗处或躲入岩石缝隙,使得拍摄十分困难。第一次见到它们时,在靠近蜗牛壳的地方,我拍下了我唯一满意的一张雄鱼照片。我估计雄鱼总长约10厘米(4英寸)。即使在最大的雄鱼上,亚成年或雌鱼的黑色棋盘花纹也总是略微可见,但体上的棕色更为突出,并取代了白色。背鳍边缘也呈现出些许蓝紫色,眼周的黄色仍然隐约可见。幸运的是,我的朋友 T-Bone 拍了几张更好的雄鱼照片,我便称之为“运气小子”!

       此外,除了让 'L. ' similis 在它们的领地内活动(但在不同栖息地中),我从未见过有其他慈鲷物种与 N. sp. 'benthosplendens' 共处同一岩石构造,这使我认为它们对其他物种可能具有较强的领地性和攻击性,但对同种个体则较为和平。我曾在雄鱼洞穴附近见过 Synodontis 鲶鱼以及一只螃蟹。虽然我从未见过同一洞穴中出现多于一条成年雄鱼,但我观察到一个区域内有一条大雄、一对雌鱼以及一些幼鱼。我的镜头非常适合拍摄特写,但要拍摄群体或栖息地照片则非常困难,除非鱼群聚集在一起,所以遗憾的是我没有群体照片来证明这一点。

       我在潜水中最感兴趣的一点是,在 N. sp. 'benthosplendens' 出没的地方,总会有一种非常相似的 Julidochromis 物种。这种 Julidochromis 与 N. sp. 'benthosplendens' 在体型、形状和花纹上都非常相似,但我从未在32米(106英尺)以下遇到它们,这可能意味着它们互相排斥。很多次,初看时我以为在较浅水域也找到了这个新 Neolamprologus 物种,但当我靠近时,实际情况却与我的预期不符。这两种慈鲷之间确实存在相似之处,几乎就像它们在不同深度互相“模仿”对方,或者——作为一个纯属假设——这种新物种可能是许多年前当湖水下降时,Neolamprologus 和 Julidochromis 杂交演化而来的。不幸的是,后者只能作为假说,直到有人获得马哈勒山脉国家公园的采集许可证,将一些标本出口用于 DNA 测序,并希望随后能进行正式描述。

       由于该慈鲷生活在极深的水域,我能够观察它的时间非常有限,尽管多次遇见,我仍无法见到它觅食或表现出任何繁殖行为——这令人遗憾。

       凭借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我认为这种鱼相当吸引人,未来在慈鲷爱好者中可能会变得非常受欢迎。我希望这篇文章和相关消息不会引诱非法捕捞者通过有组织的捕捞而将这一新发现彻底消灭,而我们都能尽力保护这些物种在自然栖息地中的生存,并且只进行可持续的出口。

       要感谢陪伴我这次旅程的所有朋友,特别感谢来自坦桑尼喀湖 Kipili 的 Lakeshore Lodge 的 Chris 与 Louise Horsfall 及其团队,共同组织了这次令人难忘的探险之旅。

       祝各位慈鲷饲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