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性栖贝繁殖者(Telmatochromis)
有几种小型物种总是出现在大型贝壳床中,但它们似乎没有一种是完全依赖贝壳的。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一种栖贝繁殖者 'Lamprologus' speciosus已经使其体型适应了可用贝壳的大小(第350页),还有一些通常栖息在岩石上的慈鲷也进行了改变,以使自己的体形能够适应贝壳,以便避难时可以钻进贝壳中。
在中部东湖岸的Karilani岛的一个贝壳床中,生活着栖贝繁殖型Telmatochromis temporalis [坦伯拉卷贝] 的矮小种,即那里的Telmatochromis比赞比亚水域的贝壳床中发现的个体明显较小。这种微型化的原因似乎是贝壳无法容纳较大的体形。另一种物种,'L.' brevis,在同一湖床上看起来比其他地方要小得多(见第351页)。除了这两种缩小的形态,我还在这个湖床上发现了T. bifrenatus,尽管数量很少。
当地的贝壳结构可能导致了Karilani岛的一种极端微型化现象,这种现象在所有贝壳床上都有发现,但程度较轻。Karilani岛罕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没有栖贝繁殖者来覆盖或揭开贝壳。在其他贝壳床上,大型慈鲷有时会在湖床上挖洞,揭开内部没有矿物沉积的贝壳。由于矿物沉积非常缓慢,仅在与水直接接触的物体上进行,这些未覆盖的贝壳可以为较小的慈鲷提供长时间的居住场所。Sato和Gashagaza(1997)发现,N. cunningtoni有时在贝壳床中挖窝;其他物种占据了被挖掘出的干净贝壳,在布隆迪Rumonge的贝壳床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矮小型的 'L.' callipterus(小型雄性),它们在N. cunningtoni巢附近的贝壳中栖息。没有钙质沉积物的贝壳提供了更大的内部空间,因此更大的个体可以钻进去;尤其是那些通常无法钻进贝壳的物种,如Altolamprologus compressiceps和A. fasciatus,它们都希望得到这样的干净贝壳。
同一研究人员(Sato和Gashagaza 1997)还在Rumonge贝壳床中发现了Neolamprologus mondabu的矮小形态。N. mondabu通常在中间栖息地中繁殖,在那里它们在岩石下的沙子里挖洞。在贝壳床中,它们挖6-7厘米深的洞,并在贝壳的外表面上产卵。幼鱼留在坑底或壁上的贝壳内,由雌鱼保护。游动的鱼苗在坑的上方徘徊,由雄鱼和雌鱼共同守护。雄性通常控制两到三个雌性。
Sato和Gashagaza还在Rumonge的贝壳床发现了Lepidiolamprologus pleuromaculatus和Telmatochromis macrolepis(现在称为T. dhonti)的繁殖地。这两个物种通常在较浅的中间栖息地中被发现(见第230页),但现在这个地点,尤其是T. macrolepis表现出有趣的繁殖行为。一个领地雄性通常会守护一个“躺在”几个小蜗牛壳顶部的大贝壳(双壳贝Iridina spekei)。多达三个雌性可能会在大型双壳贝下形成的“洞穴”中定居。产卵发生在雌性的贝壳内。幼鱼在贝壳里由雌鱼照顾,但是当它们游动自如后,鱼苗很快就会离开雄性的领地(Sato和Gashagaza 1997)。
Takahashi等人(2012b)发现,在栖贝繁殖型T. temporalis中,雄性具有“折衷”的体型,既能在空壳中躲避大型食鱼鱼类,又能在领地内保护更多的雌性。雌性也存在类似的折衷,较大的雌性产生更多的卵,但较小的雌性可以在贝壳中更深处产卵,降低被盗卵者捕食的风险。T. temporalis的两种生态型之间的大小差异相当大;岩居型雄性约为9-11厘米(TL),而壳居型雄性在约5厘米时成熟。成年岩居型雌性的最大全长约为7.5厘米,而最大的栖贝型雌性约为3.5厘米长(Takahashi 2004b)。
Winkelmann等人(2014)通过实验室里在相同条件下培育岩居型和栖贝繁殖型后代,证明了这两种生态型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些实验表明,栖贝繁殖型在较小的尺寸下成熟(雄性约2.5厘米,雌性约2厘米),而岩居型在较大的尺寸下成熟(雄性约5.5厘米,雌性约3.5厘米)。
贝壳床中最常见的慈鲷是Telmatochromis vittatus [维多士凤凰] ,这是一种在岩石栖息地中也很常见的小型物种(见第165页)。在湖泊的中部,沿着Mahale山脉,T. bifrenatus有时也可以在贝壳床中找到,但是没有T. vittatus在南部那么常见。我从未见过T. brichardi在贝壳中繁殖或栖息,尽管我曾在贝壳床误将T. vittatus识别为该物种(Konings 1998: 201)。T. vittatus在'L.' callipterus雄鱼守护的贝壳中也很常见。
Telmatochromis bifrenatus [比菲瑞凤凰] 的最大全长约为6厘米,这样的个体在成年时仍然可以在贝壳中找到庇护所,体型相似的成年雌性T. vittatus也是如此。然而,后者的雄性体型要大得多,最大全长可达10厘米,而在贝壳床中这样的个体似乎从未进入过贝壳。在许多地方,T. vittatus演化出了能适应空蜗牛壳的微型个体。有人试图将这些微型栖贝鱼分类为不同的物种,小型形态在业余爱好者中被称为Vittatus Shell。尽管研究表明岩居型和栖贝型之间存在可测量的差异,但在水族箱中饲养的栖贝型,在没有生命危险和庇护所不是强制性要求的情况下,会长到与湖中岩居型难以区分的大小。
Ota和Kohda(2006a)在赞比亚湖区的一个贝壳床研究了T. vittatus的繁殖行为,这是一种一夫多妻制的鱼类。他们发现T. vittatus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繁殖策略,包括领地雄性(主导型)、海盗型、卫星型和潜伏型。传统的领地雄性(也称为主导型、富裕型或巢主)全长为6.5-8厘米,控制着由几个雌性(最长可达4.5厘米)占据的许多贝壳组成的领地。这些繁殖领地包含由体型较大的栖贝种'Lamprologus' callipterus雄性积累的50-100个贝壳,并平均“窝藏”着20个T. vittatus个体。 'L.' callipterus雄性仅使用其巢穴中约10%的贝壳,并容忍其他物种的存在。巢穴中超过一半的贝壳被其他栖贝繁殖物种使用。
T. vittatus与其他慈鲷物种的领地重叠。领地雄性拜访其领地内有贝壳的雌性,并通过环绕和猛烈颤动身体来求爱。一旦雌性通过进入贝壳作出回应,雄性便将其泄殖孔直接放在贝壳口上,并在雌性产卵时将精子释放入贝壳,持续2-3秒(Ota和Kohda 2006b)。产卵持续大约三个小时,雄性继续将自己放在贝壳口上。我见过一个领地雄性的 'L.' callipterus与三个不同的雌性同时产卵,轮流与雌性交配,这在后宫型贝壳孵化者中可能是一种常见现象,尤其是当产卵需要如此长时间的时候。
所谓的T. vittatus海盗雄性比领地雄性大(总长度可达9厘米),巡视多个贝壳领地,经常进入其中,排挤领地雄性并与其交配的雌性受精(Ota和Kohda 2006a)。海盗雄性不具领地性,但由于体型较大,可以在与雌性交配时将其他雄性排除在贝壳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