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空壳生物群落(二)(4)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1-09


       而卫星型雄性是年轻成年雄性(总长度为 5-7 厘米),通常在领地雄性收集的贝壳边缘或附近控制一个贝壳。卫星雄性守护他们的单个贝壳,并用它来吸引、求爱和与雌性交配。然后,此贝壳就可能成为雌性用来孵化的贝壳。一旦卫星型雄性长到足够大,可以控制多个贝壳时,它们就会成为领地型(后宫型)雄性。

        最后,潜伏型雄性是最小的雄性,成熟时总长度为 3-4 厘米,与雌性大小相似,因此可以进入贝壳。它们不向雌性求爱,而是在领地雄性的贝壳领地周围占据小区域。潜伏型雄性寄生在主导(和卫星型)雄性的领地伺机而动,要么进入含有雌性的贝壳并释放精子,要么在领地或卫星型雄性暂时不在时进入贝壳口释放精子。

        在栖贝繁殖型 T. vittatus 中观察到的活动可能也发生在岩石环境中,尽管在那里雄性的领地里雌性可能较少。无论卵如何受精,孵化卵和幼体的都由雌性负责。每次产卵的数量为 20-100 颗。

        T. temporalis 和Telmatochromis dhonti [橙花面贝] 的矮种形态在贝壳床中也非常常见。前者经常被称为 T. burgeoni,但我遵循 Hanssens 和 Snoeks(2001)的观点,他们认为后者是 T. temporalis 的地理变种(见第 166 页)。T. dhonti 的矮种形态可以通过其胸鳍上的黄橙色斑点与(栖贝的)T. temporalis 区分开来。这种矮种 T. dhonti 在赞比亚的 Mpulungu 附近的贝壳床上很常见。Takahashi(2004b)比较了赞比亚 Wonzye Point 和附近 Mbita 岛(靠近 Mpulungu)的栖贝繁殖型 Telmatochromis 与其最近的岩居亲缘种群,得出结论,栖贝型的 T. temporalis 与岩居型 T. temporalis 是不同的物种。遗憾的是,Takahashi(2004b)没有给出这种栖贝繁殖型的颜色描述,但如果它们是 T. dhonti 的矮种代表,那么他发现与岩居的 T. temporalis 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一作者后来的研究(Takahashi 等人,2009)以及 Winkelmann 等人(2014)的研究显示,栖贝繁殖型 T. temporalis 在基因上与最近的岩石繁殖型 T. temporalis 最为密切相关,而不是与更远地区的其他栖贝繁殖型相关。这排除了它们是不同物种的可能性,因为这表明栖贝繁殖型在每个地点都是独立发展的。因此,任何希望将这些矮种形态视为与相应“正常”形态不同的物种的人,都需要将每个矮种种群视为一个单独的物种,而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这方面,各种 lamprologines 的栖贝繁殖型与第 222 页上讨论的 Cyprichromini 中的黄尾和蓝尾情况相似。每个种群都处于一条可能最终导致物种演化的轨迹上,但它们还没有分化到足以成为两个(或更多)生殖分离的物种。

        Aibara 等人(2005)描述的栖贝物种 Neolamprologus cancellatus 在这里没有被接受为有效的物种,因为它很可能是 T. vittatus 和另一物种之间的自然杂交种。令人费解的是,作者们没有将他们的新物种与任何类似于 T. vittatus 的物种进行比较。栖贝繁殖的慈鲷中最常发生杂交现象的是雄性过大以至于无法进入贝壳的物种。这样的物种有三种(Altolamprologus fasciatus,'Lamprologus' callipterus 和'L.' calliurus),它们都出现在 N. cancellatus 的模式产地(赞比亚的 Wonzye Point),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成为这些假设杂交种的父本:'L.' calliurus 的鳃耙明显多于 T. vittatus(3-4)或 N. cancellatus(5-7),因此不太可能是杂交种的父本。'L.' callipterus 和 T. vittatus 在贝壳床上比 A. fasciatus 更常见,A. fasciatus 通常在岩石环境中繁殖,我认为 N. cancellatus 很有可能是这两个物种之间的自然杂交种。活体标本从未被收集和人工饲养,无法评估其后代,也没有将其 DNA 与其他 lamprogines 进行比较的文章发表。


Neolamprologus wauthioni

       这个神秘的物种经常与'Lamprologus' ocellatus 的变种混淆,甚至在最近的科学出版物中也是如此(例如 Koblmiiller 等人,2007a)。Buscher(2007;2010)解决了这种混淆,发现这个物种与 Neolamprologus ventralis 最为密切相关(见第 191 页)。这两个物种都没有被 Stiassny 在 1997 年她对 lamprologines 的审查中列出,因此尚不清楚它们是否应被归入 Neolamprologus 或与'Lamprologus'组。这里我暂时将 wauthioni 归入 Neolamprologus 中。两个物种之间的形态差异非常小,Neolamprologus wauthioni [沃西贝鱼] 的纵列鳞片较少(30-31 个,而 N. ventralis 为 34-36 个),尾鳍为圆形(成年 N. ventralis 是稍微分叉的)。N. ventralis 也许可以被视为 N. wauthioni 的地理变种,但有一些观察结果不支持它们为同一种。比利时 1946-47 年的探险队在 Kalemie 和 Katibili 之间以及 Rutuku 附近(即大约 20 公里的湖岸线)的两个地点收集到了 25 个 N. wauthioni 标本,深度约为 35 米。这些标本是与大量空螺壳一起收集的,相对较多的标本数量以及 N. ventralis 不在密集的群体中出现,也没有发现与空螺壳有关联,这些特点表明这是一种具有不同生活史的物种。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Toby Veall(pers. comm.)在赞比亚的深水区收集到了一种相对较大的与贝壳相关的物种,我曾在之前的研究(Konings 1998: 220)中将这种物种的照片归为一种未知的栖贝繁殖物种。这种鱼类在形态上与 N. ventralis 非常相似,但纵列鳞片只有大约 31 个,因此在这里被归为 N. wauthioni。拍摄的标本总长度约为 11 厘米,但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可能会长得更大,因为它已经在养殖缸中饲养了一年多。

〖翻译说明〗为避免歧义,AI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翻译;物种的中文名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