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波浪冲刷的上层岩石栖息地(一)(5)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0-01


Tanganicodus

        Tanganicodus irsacae [尖嘴金线蓝点狐狸] 是最小的虾虎类慈鲷:雄鱼全长约 6.5 厘米,雌鱼约 5.5 厘米。它的食物由从基底上拾取的无脊椎动物组成。消化道长度是鱼体长的 1.5 到 2 倍。对其胃内容物的检查还显示了丝状藻类,可能是与构成其主要食物部分的无脊椎动物一起被食用的(Poll 1956)。

        Tanganicodus 的鉴定(Poll 1950, 1986)仅基于牙齿和吻部的形状(与 Eretmodus 和 Spathodus 一样)。背鳍上的黑点有时被视为进一步的鉴别特征——确实是在湖中潜水时非常有用的特征——但从未被包含在任何已发表的鉴定中,因此只能被假定为鉴别特征。这样的鉴定扩展本不会有问题,即使没有背鳍的黑点,但吻部结构就可将其归入 Spathodus 的虾虎类慈鲷。这些鱼,据称是在刚果的 Moba、M'toto 或 Kapampa 附近收集的,被称为 Tanganicodus sp. 'mtoto'(Tawil 2005, 2007),T. sp. 'moba'(Tawil 2009b),以及在水族贸易中称为 T. sp. 'kapampa'。尚不清楚它们确切的采集地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在 Moba。因为在 Moba 附近没有岩石湖岸,只有沙质湖岸,以及不少于八条河流在入湖处形成的沼泽三角洲。最近的岩石湖岸在 M'toto,距离 Moba 以北约 8.5 公里,而向南在 Moba 东南约 14 公里处的 Mikenzi 才会遇到第一个岩石湖岸。Tawil(2005)报告说,在该批次中有几个类似的个体,因此,这种奇特的虾虎慈鲷不太可能是罕见的杂交种。然而,如果对这些标本的 DNA 分析指向 Eretmodus 和 Tanganicodus 之间的自然杂交,我也不会感到惊讶。目前,我将这些慈鲷称为 Spathodus erythrodon(见第 37 页)。

        乍一看,Tanganicodus 类似于 E. marksmithi 和 Spathodus erythrodon,但可以通过其尖锐的吻部和细长尖锐的牙齿来区分,它们用这些牙齿从基底的小孔中“挖出”昆虫幼体和甲壳类动物。

        Tanganicodus 分布广泛,在湖泊北部的三分之二地区的许多地方都能找到。模式产地(湖泊最北端的 Uvira)种群的成员在背鳍边缘有一个黑点,条纹图案在身体下部明显,但在上半部非常淡或不存在。在更南边发现的种群,位于 Karamba 角和 Kavala 群岛之间,背鳍边缘有一个背鳍斑,但缺乏垂直条纹。这种地理变种被 Tawil(2005)视为不同的物种,T. sp. 'Kavala',因为它很容易与其他已知形态区分,其他形态在侧面都表现出垂直条纹。目前,Ubwari 半岛以南的形态被 Kasimia 湾在地理上与北部形态隔离,我们可以假设目前这两个种群之间没有个体交流。然而,假设 Kavala 种群已经进化成一个新物种,当两个种群在下一次湖泊低水位时融合时,将不再与北部变种杂交,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我相信 Tanganicodus 甚至在湖中的各个地方与 Eretmodus 进行了杂交,可能产生了我们现在分类为 Spathodus 的形态。

        Malagarasi 河以北的 T. irsacae 也在背鳍上有一个黑点,但在棘鳍部分,而不是软鳍条部分,位于鳍的中间。我在所有的 T. irsacae 种群中都发现了背鳍斑,但这些斑点在 Malagarasi 以南的种群中不太明显。最北部的种群在背鳍边缘有一个明显的斑点,而在沿 Mahale 山脉的种群标本中,有四个斑点,从第 4-7 个垂直条纹延伸,位于鳍的下部。有趣的是,Riiber 等(1999)和 Ruber & Adams(2001)使用 mtDNA 标记发现,Kavala 形态和 Mahale 形态共享一个系统发育分支,即在某个时间点,它们有相同的母性祖先(mtDNA 通过雌性传递)。在我看来,mtDNA 标记对物种形成并没有太多说明,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确实告诉我们这些种群曾经是一个单一实体。将 Kavala 形态视为不同物种将自动意味着在 Malagarasi 河和 Mpimbwe 角之间发现的形态也将是一个独立的物种。在上述研究中,所检查的 Tanganicodus 种群分为四个不同的分支;一个“划分主义者”可能会说是四个不同的物种,但这些分支的 mtDNA 标记与 Eretmodus 和 Spathodus 的物种共享,这表明我们正在处理一个物种混合体,过去发生了杂交,模糊了所涉及物种的形态学界限。

        刚果最南部的 T. irsacae 种群在 Kapampa 附近,位于 Korosha 和 Kamakonde 之间(Ruber 等 2001)。该种群与其他种群分离,不出所料,它也被发现属于一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Ruber 等 1999, 2001),然而,它与当地形态的 E. cyanostictus 共享该分支。Kapampa 种群的个体具有明显的条纹图案,但背鳍斑与两个或更多的垂直条纹连续,类似于在 Mahale 形态中发现的情况。Kapampa 形态的进一步特征是在身体下部具有垂直延伸的蓝色条纹,而在其他变种中仅有斑点。

        2012 年,Kullander & Roberts 发表了 Roberts 在 Niemba 的 Lukuga 河(坦噶尼喀湖的唯一出流)中收集的物种列表,距离湖泊下游约 100 公里。其中包括一种 Tanganicodus 的形态,作者认为是一个新物种,但没有给出与已知物种的差异细节。

〖翻译说明〗为避免歧义,AI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翻译;物种的中文名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