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波浪冲刷的上层岩石栖息地(一)(6)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0-01




Spathodus

        Spathodus erythrodon [宽齿蓝点金线狐狸] 和 S. marlieri 属于第三个虾虎类慈鲷属。Spathodus 物种的牙齿是该属的唯一鉴别特征(Boulenger 1900;Poll 1986),相当长且呈圆柱形,具有扁平、圆形的齿冠(见左侧照片)。S. erythrodon 的模式产地被标为刚果自由邦的 Albertville,历史上被解读为现在的 Kalemie,但这是不正确的。在收集模式标本时(1898 年由 Hecq 上尉),Albertville 对应于现在的(M)Toa 镇,位于 Kavala 群岛对面。此外,当时在 Kalemie 没有码头或港口,后来成为方圆 20 公里内唯一可以找到岩栖慈鲷的地方。Riiber 等(1999)报告了在 Mtoa 附近收集到一个 Spathodus,该形态无疑代表了 S. erythrodon。它是在 Kasenge 村北端的岩石点 Asani Mulumba 的浅层中间栖息地收集的(Lukas Riiber,pers. comm.),距离 Mtoa 约 2 公里。

        区分 Eretmodus 和 Tanganicodus 相对简单,但归类为 Spathodus 的形态则完全是另一回事。除了具有介于 Eretmodus 和 Tanganicodus 之间的牙齿形状外,Spathodus 物种似乎还具有中间的身体形态,并与其他(通常是同域的)虾虎类慈鲷共享 mtDNA 标记(Verheyen 等 1996;Riiber 等 1999)。所有这些因素表明,Spathodus 要么起源于 Eretmodus 和 Tanganicodus 之间的杂交,要么是一个类似 Spathodus 的祖先产生了其他两个虾虎慈鲷属,或者两者的组合。一些种群的杂交起源可能仍然是模糊各种物种之间区别的一个因素,但在某些地方,似乎包括一个 Spathodus 物种在内的三种虾虎类慈鲷能够保持某种程度的遗传隔离。这样的一个区域位于 Ikola 和 Isonga 之间,沿湖泊中部坦桑尼亚湖岸。在这里,Mkangazi,可以遇到 E. marksmithi、T. irsacae 和 S. erythrodon,尽管应注意的是,某些个体很难根据外部特征进行分类,需要检查牙齿以区分 T. irsacae 和 S. erythrodon。

        另一个可能的杂交情境可能产生了一种介于 E. cyanostictus 和 T. irsacae 之间的形态,位于中西部湖岸,介于 Cape Tembwe 和 Mwerazi 之间,这里收集了水族界中所谓的 Tanganicodus Mtoto。Van Steenberge 等(2011)报告了从 Mugayo North(位于 Mpala 和 Kitumba 之间)收集了 Tanganicodus irsacae,但随后对三个样本的检查显示,在最大的两个标本中具有类似 Spathodus 的牙齿,第三个是幼鱼,牙齿无法确定(Maarten van Steenberge,pers. comm.)。这些样本在现场被标记为 Tanganicodus,可能是因为背鳍上有一个黑点。在该地区没有关于 Tanganicodus 的进一步报告,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是,Tanganicodus Mtoto 只是 S. erythrodon 的一个地理变种,恰好在背鳍上有一个黑点。在形态上,这种形态与 S. erythrodon 的模式没有区别(Maarten van Steenberge,pers. comm.),唯一的区别在于背鳍上的黑点。无论如何,仅根据背鳍斑的存在就将这种形态视为 Tanganicodus 的成员是错误的。它需要具有细长、尖锐的牙齿和狭窄的吻部才能被分类为 Tanganicodus。

        S. erythrodon 看起来非常像 E. cyanostictus,如果不是因为其牙齿形态,毫无疑问会被归入该属。如果不研究牙齿的形状,很难将其识别为 E. cyanostictus 或 Spathodus 物种。S. erythrodon 的北部种群缺乏 E. marksmithi 的垂直条纹,因此在水下区分这两个物种相当简单,但在湖泊中部湖岸,S. erythrodon 确实在身体下半部有明显的条纹,容易被误认为是 E. cyanostictus。我尝试根据嘴的位置来识别它们:如果嘴明显下垂,我将该“虾虎”分类为 Eretmodus;如果嘴位于头部末端,我称之为 Spathodus(这仅适用于我们在同域发现这两个属的种群,因为 E. cyanostictus 没有下垂的嘴,只有 E. marksmithi 有)。S. erythrodon 主要从布隆迪出口,偶尔从 Kigoma 出口,在湖泊北部的三分之二地区分布不均。

        S. erythrodon 是杂食性动物,摄食藻类、硅藻和无脊椎动物。其消化道长度是鱼体长的 2 到 3 倍(Poll 1956)。雄鱼最大总长约为 7.5 厘米。

       Spathodus marlieri [高头蓝点狐狸] 是虾虎类慈鲷中最大且最不常见的,仅在湖泊北部三分之一的浅层中间栖息地发现。雄鱼可达约 10 厘米的长度,该物种通常在涌浪栖息地的下部被发现。与其他虾虎类慈鲷不同,S. marlieri 不需要与岩石密切接触,能够远离基底游泳(Brichard 1978)。我在三个地方见过这种物种(布隆迪的 Resha 和 Nyanza-Lac,以及坦桑尼亚的 Mwamgongo),这三个种群都由极为胆小的个体组成。也许它们是捕鱼鸟类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寻找庇护所。其饮食包括藻类、无脊椎动物和沙粒(Poll 1950)。毫无疑问,大量的硅藻和其他单细胞生物随着沙子被摄入。在水族箱中,S. marlieri 已被证明是一个相当难相处的鱼缸伙伴,倾向于骚扰其他物种。所有的虾虎慈鲷对彼此都有点攻击性,但一旦它们形成配对,战斗就结束了。S. marlieri 已被发现是母系口孵鱼,因此雄鱼和雌鱼没有必要呆在一起。

〖翻译说明〗为避免歧义,AI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翻译;物种的中文名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