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 8 [金间蝴蝶] :Kiriza——在贸易中被称为 Kiriza Moorii 或 Kaiser II Moorii 非常受欢迎的变种来自 Ubwari 半岛的西岸,位于 Rubana(Kisokwe)和半岛北端附近的 Manga 村之间的 20 公里长的岩石湖岸。尽管湖岸主要是岩石的,但水下栖息地主要是沙地,只有少量岩石露头。该变种具有一条宽的、亮黄色的条纹,延伸到背鳍上。鱼的其余部分是漆黑的,包括眼睛。
变种 9 [柠檬斑蝴蝶] :Banza 角和 Muzimu——从 Ubwari 半岛的顶端到 Muzimu 角,约 5 公里的距离,T. sp. 'black' 变种主要是黑色的,但许多个体在上侧面有小的黄色斑块,其他变种在此有彩色条纹。一些个体在头部也有一些不规则的黄色斑点。
变种 10 [樱桃斑蝴蝶] :Karamba 角——根据 Brichard(1989),他彻底调查了湖的北部地区,被称为 Caramba Moorii 的形态分布范围位于 Ubwari 半岛南端的 Karamba 角和几乎在北端的 Muzimu 村之间。整个湖岸线主要由沙滩和 Muzimu 以南的小沼泽地区组成,可能是 Banza(9)和 Caramba 变种之间的物理障碍。Caramba Moorii 是一个主要呈深棕色的变种,在头部,主要是眼后区域,以及上侧面上有一些不规则的深红色斑块和斑点。它在所有细节上都类似于 Banza Moorii,除了它有红色斑点,而 Banza Moorii 有黄色斑点。Caramba Moorii 与被称为 Ubwari Green Moorii 的 T. sp. 'lunatus' 变种(2)共享栖息地,它们在岩石栖息地中并排出现。Caramba 变种是北部群体中最南端的,与沿湖中部东湖岸的变种(11)被约 175 公里的开阔水域隔开。
变种 11 [双星蝴蝶] :Bulu Point、Luagala Point、Siyeswe、Lumbye 和 Mabilibili——横跨湖面并更靠南,Lubugwe 湾以南的中部-东部区域的湖岸是岩石的,除了非常小的沙湾,但在 Bulu Point 和 Lubugwe 湾之间,除了两端的岩石湖岸(Bulu Point 和 Luagala Point)外,栖息地主要是沙地和沼泽。生活在这里的 T. sp. 'black' 变种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 Kirschfleck Moorii。沿其分布范围,这个变种的颜色似乎存在一个渐变。在最南端的种群,位于 Lyamembe 和 Mabilibili,鱼体为黑色,侧面有两个深红色斑块;有时斑块结合形成几乎深红色的侧面。Lumbye 湾和 Siyeswe 湾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域栖息着在水族贸易中最常见的 Kirschfleck Moorii ,在这里它们具有最吸引人的颜色。在更北边,Luagala Point 附近,T. sp. 'black' 的彩色斑块比红色更接近白灰色,但具有全红斑块的个体并不少见。在 Bulu Point,该变种甚至颜色更少,一些个体在侧面没有任何彩色斑块,而其他个体只有一个灰黄色斑块。颜色似乎随着我们向北行进而变得更加柔和。
早期的报告(Konings 1998)称在 Bulu Point 没有发现 Kirschfleck Moorii ,是基于一个地形错误。位于 Bulu Point 对面湖湾(Sitolo 湾)的岩石角被称为 Katumba Point,我在那里未能找到 Kirschfleck Moorii 。我还没有在靠近 Bulu Point 的 Karilani 岛找到 Kirschfleck Moorii,但那里没有深岩石湖岸,而这可能是这个变种所需的栖息地。根据其鲜红色的颜色,一些在水族贸易中可见的 Kirschfleck Moorii ,据称在 Bulu Point 采集,可能是在 Mahale 湖岸更南边的地方收集的。几乎整个 Mahale 湖岸线都是国家公园的禁渔区,为了避免罚款和监禁,这些和其他非法获得的鱼被标记为“Bulu Point”,因为它位于公园水域之外。
变种 12 [黄宽蝴蝶] :Isonga、Kalugunga 和 Ikola——该变种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 Kaiser Moorii(德语中 Kaiser 意为皇帝),在水族爱好者中非常受欢迎。Kaiser Moorii 限制在 Isonga 和 Ikola 之间的岩石湖岸。Ikola 的正南方是 Ifume 河的河口,这是岩栖慈鲷分布中的一个巨大地理障碍。Ikola 本身的湖岸是纯沙地,岩石湖岸从村庄以北约 8 公里处开始。在 Isonga 和 Ikola 之间的大多数地区,Kaiser Moorii 与 T. annectens 共享栖息地,但在 Ikola 附近的几个南部地点,它是该属的唯一代表。Ikola 以北约 8 公里的岩石栖息地似乎含有太多沉积物,不适合 T. annectens,只有一个小的 T. sp. 'black' 种群在那里生存(Herler 等人,2010)。在岩石区域的北端,靠近 Isonga,湖岸以近 90 度的角度伸入湖中。此后,整个湖岸线一直到 Sibwesa,约 18 公里,都是沙地,因此该种群被很好地隔离。
我之前(Konings 2013)认为 Kaiser Moorii(T. sp. 'ikola')是与 T. sp. 'black' 不同的物种,因为它自上一次湖水位大幅上升(约 14,000-20,000 年前)以来已经进化,当时它现在的栖息地已经形成。在此之前,其当前的栖息地是陆地。由于慈鲷是底栖鱼类,Kaiser Moorii 种群的始祖必须来自邻近地区,而不是来自湖对岸。基于核 DNA,Egger 等人(2007)发现 Kaiser 与 Kirschfleck Moorii(11)分组,Kaiser 的幼鱼与 Kirschfleck 的幼鱼比与 Ifume 河以南发现的 Ufipa Moorii(我已将其分类为 T. sp. 'mpimbwe')更为相似。在 Mahale 山脉沿岸,Kirschfleck Moorii 出现在约 60 公里的范围内,其颜色图案几乎没有地理变异,甚至在 Luagala Point 和 Bulu Point 之间长长的沙地区域两侧也是如此。当然,Kaiser Moorii 的分类地位仍然是有疑问的,因为在这两个形态之间可能不会发现任何可测量的差异(Van Steenberge,2014)。
有趣的是,Baric 等人(2003)发现 Kaiser Moorii 与一些 T. moorii 和一些 T. brichardi 种群共享线粒体单倍型(基因版本的集合),但不与 Kirschfleck 共享。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新物种,特别是创始种群,可以起源于两个现有的近亲物种之间的杂交。对 Kaiser Moorii 来说,一个假定的亲本可能是出现在该地区(靠近 Lubugwe 湾)的 T. brichardi,另一个是 Kirschfleck Moorii,因为当比较核 DNA 时,Kaiser Moorii 更接近 Kirschfleck (Egger 等人,2007)。这并不自动意味着 Kaiser Moorii 源自单一的杂交事件,但无论如何,来自 T. brichardi(或 T. moorii)的线粒体基因已成为其基因库的一部分。
然而,Kaiser Moorii 与 T. moorii 是同种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颜色图案存在重大差异。不幸的是,现在正在进行一些不受欢迎的实验,可能会证明 Kaiser Moorii 在自然情况下是否会发生杂交,因为观赏鱼收集者已经——希望是无意中——将 Kaiser Moorii 引入到了 Kalya 的近岸礁石和 Lyamembe,在那里它现在与 T. sp. 'maculatus' 共享栖息地,以及在 Kipili,与 T. brichardi 共享栖息地。到目前为止,没有注意到或报告任何三个 Tropheus 物种之间的杂交证据,但这些引入是最近发生的。
Ziegelbecker 等人(2018)对 Kaiser Moorii 进行了实验,发现大小相匹配的雌鱼中,黄色条纹的宽度与赢得觅食领地的竞争呈正比。他们建议,由于 Tropheus 雌鱼是领地性的,她们已经发展出与雄鱼相同的显眼颜色,以便向其他雌鱼传达她们的实力。黄色条纹的宽度对雄性之间的竞争没有影响,在雄性竞争中,通常是最大的个体获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