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lamprologus falcicula 超级种
Brichard(1989)报告说,在布隆迪的 Niagara 经过多年采集后,他在那里发现了 N. savoryi 复合群的另一个成员,生活在 15 米以下的深度,与 N. savoryi 和 N. pulcher 共享栖息地。这个物种,Neolamprologus falcicula [法兹库拉燕尾] (Brichard,1989),以小群体方式生活,通常不远离 N. pulcher 的大型群体。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最重要区别是 N. falcicula 缺乏鳃盖标记。Louage(1996)在模式系列中发现了两种形态学不同的形态(与性别无关),并建议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同域的物种。然而,我发现这些不同的形态(更宽(高)的头部、短吻 vs 更长的头部和吻部)一起出现在同一个繁殖群体中(见本页照片),因此很难相信它们代表不同的物种。更可能的是,N. falcicula 展示了类似于 N. pulcher 中观察到的颜色图案可变性似的形态可变性。
有趣的是,在湖东岸进一步向南的生态对应物种中也遇到了这种形状的可变性。Verburg 和 Bills(2007)描述了在 Kigoma 附近发现的两种形态,分别为 Neolamprologus walteri [沃尔特天堂鸟] 和 N. chitamwebwai,爱好者称它们为 Lamprologus Walteri。他们发现生活在浅水形态的N. walteri,具有更宽(高)的身体和头部,平均长度更短,但在我看来,这可以通过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来解释,N. walteri 是 N. chitamwebwai 的生态形态 [1] 。在他们将 N. chitamwebwai 与 N. falcicula 模式材料进行比较时,他们排除了后者物种的纤细形态,认为是(根据Louage 1996)一个不同的共栖物种。然而,如果假设瘦长形态是N. falcicula变异的一部分,那么通过比较发现,N. falcicula与N. chitamwebwai(在特征上)是重叠的。
在 Mwamgongo,一个位于坦桑尼亚与布隆迪边界附近的深水岩石栖息地,在 N. falcicula 模式产地以南约 110 公里,N. chitamwebwai 的模式产地以北约 35 公里,我发现了 N. falcicula 的一种纤细形态,其幼鱼具有黄色的背鳍,带有狭窄的蓝色边缘。在 Karago、Mkuyu 和 Segunga,这些地点都位于 Malagarasi 河以南,距离 Bangwe 角南部 45 至 85 公里,出现在中间栖息地中另一种类似 N. falcicula 慈鲷。在 Karago,栖息地的岩石部分较浅,那里发现的形态类似于在 Kigoma 归类为 N. walteri 的浅水形态;而在 Mkuyu 和 Segunga 的形态则在更深处(超过 15 米)被发现,类似于归类为 N. chitamwebwai 的纤细形态。
因此,似乎在我这里称为 N. falcicula 超种的范围内,纤细形态通常出现在较深的水平,而深体型形态生活在较浅的水域。我没有充分的理由将纤细形态视为与 N. falcicula 不同的物种,因此认为 N. chitamwebwai 是 N. falcicula 的次异名 [2] 。
我怀疑 N. walteri 是 N. falcicula 的一个生态形态,但由于它似乎在 Bangwe 角是选择性择偶繁殖的,据 Verburg 和 Bills(2007)称,这两种形态仅相隔四米。我正在等待对这两个形态进行分子分析,然后再决定它们是否为同种。
我将我在 Mwamgongo、Karago、Mkuyu 和 Segunga 发现的形态称为 N. falcicula。目前,我还将 Kungwe 湾以南的 Siyeswe 和 Lumbye 的 N. savoryi 复合群的深水(15 至 25 米之间)成员视为 N. falcicula。然而,所有其他已知 N. falcicula 种群的成鱼的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细细的黑色边缘;Lumbye 的形态则没有。
在提到的所有地点,N. falcicula 都与 N. pulcher 和 N. savoryi 同域存在。
在水族爱好者中被称为 Lamprologus Cygnus 的物种出现在湖的坦桑尼亚南岸,介于 Mpimbwe 角和 Muzi 村之间。我之前将这种形态也视为 N. falcicula 的代表(Konings,1998),但现在认为更适合将其视为一个单独的物种,Neolamprologus sp. 'falcicula cygnus' [三色天堂鸟] 。N. falcicula 的所有种群都出现在通常深于 20 米的中间栖息地,它们在石头和岩石下挖掘洞穴。相比之下,我观察到至少十二个不同的 N. sp. 'falcicula cygnus' 种群,无一例外地发现它们在富含沉积物的岩石栖息地中,繁殖场所位于岩石间的裂缝或狭窄洞穴中。像 N. falcicula 一样,N. sp. 'falcicula cygnus'(其幼鱼是该复合群中颜色最美丽的)出现在较深的水域,最常见于深于 20 米的地方,但与 N. falcicula 不同的是,它出现在这些深度有大量裸露岩石的岩石湖岸区域。N. sp. 'falcicula cygnus' 的繁殖洞穴总是在岩石底部,而 N. falcicula 的繁殖洞穴则是沙质底部。有趣的是,N. sp. 'falcicula cygnus' 也表现出形态可变性,高体型个体与细长的个体共享一个洞穴。
N. falcicula 超级种的成员几乎从未以大群形态出现,除非偶尔在 N. walteri 的情况下,并且它们从不在基底上方 10 厘米以上的地方盘旋,而 N. pulcher 可能在岩石上方一米或更高的地方被看到。N. falcicula 类物种的繁殖量很小,我从未见过有超过12条同龄仔鱼从繁殖洞穴中出现。
【万宝鱼注】 [1] 生态形态(eco-morph)是指同一个物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可能发生的形态变异。 [2] 但在cichlidae.com,仍将N. chitamwebwai视作独立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