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中间(岩沙)栖息地(一)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1-02


中间(岩沙)栖息地


       中间栖息地由沙质底部和许多岩石组成,为物种丰富的群落提供庇护所。通常这种地带岩石部分占比多达四分之三,但慈鲷类物种丰富的区域大约一半是岩石一半是沙地。最重要的特征是栖息地底部的缓慢倾斜。岩石上的藻类通常被一层薄薄的细沙覆盖。这个栖息地没有真正的深度限制,但在5至40米之间的区域最为密集。中间栖息地有湖中最物种丰富的群落。


Neolamprologus modestus 类

       Neolamprologus modestus 和 N. mondabu 曾经使鱼类学家感到困惑(Poll 1956; Kohda 等人,1996年),并且从Ota & Kohda(2014)对 Mbita岛 N. modestus 的觅食行为的研究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在研究中,他们调查的对象被称为 Neolamprologus mondabu。这两个物种之间的区别微乎其微,但在某些地方它们是共生的,这使得它们都是有效的物种。Poll(1978)在恢复 N. mondabu 的时候给出的特征(他在1956年将其与 N. modestus 合并)适用于我在湖中遇到的这两个物种的所有种群。N. mondabu 的尾鳍呈平截或略呈凹缺状,尖端尖锐或稍微延长,但从未如 N. modestus 的圆形。后者的尾部总是圆形,从不呈新月形。圆形尖端在成年个体中通常呈不对称形状,下尖端比上尖端稍短且圆一些。Poll(1978)进一步提到,N. modestus 的尾鳍、背鳍和臀鳍上呈现出微小斑点的图案,而 N. mondabu 则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

        Neolamprologus modestus [莫得死天堂鸟] 的模式产地位于赞比亚的 Mpulungu 附近。两个全模式标本[1]收集地之一是“Mbity Rocks”(可能是 Kasakalawe,见第209页),另一个是“Kinyamkolo”,即沿着 Ulungu Escarpment的湖岸线(见Konings 2012)。尚未确定一个选定模式标本,尽管这两个模式很可能是同种,但 Sturmbauer 等人(2010)在一篇关于沿 Ulungu Escarpment的 Neolamprologus petricola(来自 Kapembwa 和 Katoto 的一个样本)的研究中提到,他们的 Kasakalawe 样本被正确地称为 N. modestus。区分是基于形态学数据,但没有给出理由,可能他们的鉴定受到了后面的影响,即通过比较这些种群的 线粒体DNA 获得的结果。但正如我在第19页解释的那样,任何仅根据线粒体DNA 比较得出的坦噶尼喀湖慈鲷类的系统发育树都是有缺陷的,不应该用来推断特定的关系。同一篇文章中还给出了一个根据核 DNA 得出的进化树,并显示了所有这三种形式,N. modestus,N. petricola和N. mondabu,在一个组中。

        Neolamprologus mondabu [蒙代燕尾] 的模式产地是 Kaboge(名称来自当地方言),即现在湖西北部的 Mboko。实际上,该模式标本可能是在 Mboko 岛采集的,因为那里是该地区唯一的岩石栖息地。N. mondabu 在湖泊的北部四分之三区域分布非常广泛。在刚果,它从北部的 Uvira 分布至少到南部的 Lunangwa 河。它还出现在布隆迪的湖岸,有趣的是,在 Rumonge 附近的一个大型贝壳床中发现了小型但成熟的标本,但这些标本被认为是附近中间栖息地常见的“正常”形态的微型复制品(Gashagaza 等人,1995年),而不是进化为生活在空贝壳中的不同物种(见第350页)。

        在布隆迪和坦桑尼亚的边界以南,N. mondabu 的分布至少延伸到 Malagarasi 河以南的 Karago。在 Karema 和 Kipili 之间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形态。尽管 Karago 和 Karema 之间的湖岸线上有超过250公里的间隙,但我现在也认为南部变种是 N. mondabu。南部 N. mondabu 的一些个体,雄性和雌性都在尾部的下缘有一条黑色条纹。

        我在 Kansombo、Katondo 和 Cape Korongwe 拍摄到了这样的个体,但在 Nkondwe 或 Mvuna 岛(东湖岸线上的最南端)没有看到。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黑条纹个体是代表了不同的物种——在生态位的占据或行为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还是 N. mondabu 内部的多态性。这些黑条纹个体以前(Konings 2005)被称为 N. sp. 'eseki',但在这里我将它们视为 N. mondabu 的变种。

        这些南部形态的尾部呈叉状,比湖泊北部的 N. mondabu 更明显,但没有 Neolamprologus christyi 那么明显。有人认为(Tawil 2011c),这些南部的 N. mondabu 可能是 N. modestus 和 N. christyi 之间的自然杂交种;这两个物种的成年个体都是黑色的,主要在尾鳍的形状上有所不同,但尽管尾部的形状处于两个物种之间,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N. christyi 的特点是侧面纵列鳞片数量众多(50-60),而与 N. modestus 的杂交(纵列鳞片为35-37片)可能会产生具有中间数量鳞片的后代(当然不一定,但同样可以针对上述所谓的中间状尾部进行论证)。然而,拍摄到的所有标本的纵列鳞片数量为34-36片,因此在这个特征上并没有表现出中间状态。尽管如此,值得一提的是,Sturmbauer 等人(2010)在赞比亚的 Kalambo 河附近记录了 N. modestus 和 N. christyi 之间的原位杂交 [1] 

【万宝鱼注】 [1]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字面的意思就是说在其原来天然的位置处杂交。但术语解释非常复杂,这里不展开了。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