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lamprologus toae
Neolamprologus toae [托亚大眼天堂鸟] 的领地通常与 N. tretocephalus 的领地紧密相邻。虽然成年的 N. toae 呈深褐色至黑色,但它仍然是一种相当吸引人的鱼。最大全长约为 10 厘米。
N. toae 在夜间或黄昏和黎明的微光中觅食。它的肠道相对较短,仅占鱼类全长的 60%(Poll 1956),这表明它是食肉性的,实际上它的食物主要由虾组成,尽管也会吃其他软体无脊椎动物,如昆虫幼体。在黄昏时分,浅水区有时会出现大量的虾群,可能是许多在此时觅食的慈鲷的食物来源。
N. toae 的上唇和眼睛周围有小凹陷,这些是放大的感觉孔,有助于在微光条件下定位猎物。实际上,N. toae 的感觉系统扩大到了如此程度,以至于 Colombe 和 Allgayer(1985)将这个物种单独列为一个属——Paleolamprologus [1] ,认为这是 lamprologines 感觉系统的原始状态。然而,Stiassny(1997)提出,相反地,N. toae 的感觉系统与其他 lamprologines 相比是先进的,但没有其他特征可以支持将这个物种分为一个单型属。在 DNA 分析中,N. toae 出现在一些系统发育树的基部(Schelly 等,2006),表明这个物种比研究过的其他 lamprologines 物种更古老,这证实了 Colombe 和 Allgayer 的最初观点。
考虑到大部分地点的栖息地都与 N. tretocephalus 共享,而后者也是无脊椎动物的捕食者,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两个物种不仅在产卵地点上竞争,还在食物上竞争。然而,对胃内容的研究表明,这两个物种在猎物的选择上有所不同。研究发现(Hori 1983),N. toae 的食物中有超过 80%的虾,而 N. tretocephalus 的主要食物是昆虫幼体。在中间栖息地中还有其他以虾为食的物种,包括游荡的 'Lamprologus' callipterus 雄性鱼群,但没有一个物种像 N. toae 那样在夜间觅食时表现得如此出色。与 N. tretocephalus 相比,这个物种在捍卫觅食领地时要温和得多。
繁殖的 N. toae 通常生活在浅水区,雄性和雌性都会守护后代。Nagoshi(1987)发现一对鱼大约会守护它们的鱼苗 12 周,然后开始孵化新的一窝。他曾两次发现一只雄性尝试和两只不同的雌性一起抚养两窝后代,但都没有成功:像大多数生活在较开放的中间栖息地的基质繁殖者一样,养育数量太多的后代需要亲鱼双方的照顾。鱼卵附着在一个平坦的小岩石的上表面(Nagoshi 1987)或者一个小裂缝内的垂直表面,或者两块相邻石头之间。大约 4-5 天后,幼鱼被转移到一个岩石裂缝,或者留在产卵洞的底部。几天后,鱼苗会自由游动,在巢穴上方盘旋:刚开始时通常不会离巢穴远达 10 厘米,当它们长到几周大时,距离约为 30 厘米。每窝产卵数量在 150 到 250 颗之间。
N. toae 的正模式标本是在刚果中部湖岸的 Mtoa 附近收集到的,但这个物种的分布范围要大得多,遍布整个湖泊的北半部,除了布隆迪。它在西湖岸的分布最南端是 Cape Tembwe,东湖岸则是 Cape Mpimbwe,但在 Mpimbwe 以南的 Kerenge 岛采集到了一个标本。目前尚无已知地理变种。
【万宝鱼注】 [1] 在 cichlidae.com 网站将 N. toae 作为一个单型属来处理,即 Paleolamprologus toa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