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中间(岩沙)栖息地(二)(3)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1-03


'Lamprologus' lemairii

       经过非常全面和细致的形态学研究,Stiassny(1997)发现 Lamprologus lemairii 应该归为 Lepidiolamprologus,这一观点曾被 Takahashi(2001)根据头骨骨骼的构造以及后来的 Schelly 等人(2006)使用 DNA 分析所质疑。后者发现,使用线粒体 DNA 和核 DNA 系统发育,'L.' lemairii 与他们检查的 10 种不同 Lepidiolamprologus 物种没有成为一组。相反,它似乎是核 DNA 谱系中'Lamprologus' callipterus 的姊妹种,这使我将其归为'Lamprologus',这一名称目前归置了缺乏适当属名的骨化类 Lamprologines 群体(见第 18 页)。

        'Lamprologus' lemairii [雷玛丽炮弹] 是中间栖息地的常见捕食者,在浅水和深水中都有分布。这种食鱼性鱼类的最大全长约为 25 厘米,至少是雄性;雌性则大约小了三分之一。

        'L.' lemairii 以小鱼为食,但其觅食行为的细节尚不清楚。Hori(1983)认为它在夜间觅食,因为在白天'L.' lemairii 的觅食活动非常罕见。他发现,早晨胃中含有食物,但在下午晚些时候捕获的标本中胃是空的。Yuma 等人(1998)在小个体的胃里发现了虾和鱼。'L.' lemairii 的巨大头部和口部表明,成年后是食鱼动物。这种捕食者在白天表现得相当懒散,但这可能是其狩猎技巧的一部分。它的色彩由浅色和深色斑块的不规则图案组成,类似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其他慈鲷,例如来自马拉维湖的 Nimbochromis polystigma,来自维多利亚湖的 Haplochromis cavifrons,来自奥卡万戈三角洲的 Serranochromis longimanus,来自墨西哥的 Herichthys minckleyi 的一个变种,以及来自巴西的 Crenicichla jegui。这些捕食者的隐蔽色彩使它们能够接近捕食的鱼类。通过保持静止,它们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其他鱼类几乎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曾多次观察到'L.' lemairii 选择靠近幼年慈鲷群的“休息”区域,而幼年'L.' lemairii 经常被发现伏击栖贝型慈鲷。好奇的小鱼可能靠近一动不动在底层或贝壳间的捕食者;有时距离足够近,使后者能够袭击。

        'L.' lemairii 是一个洞穴繁殖者,雌性选择的洞穴刚好足够它们容纳,但雄性无法容纳。雄性通常在领地内有两个或更多的雌性,并且只在产卵期间靠近巢穴,这需要花费几个小时。雌性最初通过短暂的鳍展示向雄性发出信号,然后进入产卵洞,在洞的侧面产下一些卵。(我曾录像过一对在被遗弃的 Neolamprologus tetracanthus 巢里产卵的视频,雌性在育儿室内的沙子上产下卵。)雌性进入巢穴约 10 秒后,雄性将自己停于巢口上方并释放精子。然后,雄性离开巢口,撤退到离开约 10 厘米的原位置。不久之后,雌性从巢穴中倒退出来,同时产生吸力,将精子吸入,使精子与巢穴内部更深处的卵接触。这个仪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所有的卵都被产下。与几乎所有的坦噶尼喀湖慈鲷一样,有偷情者,即小型雄性(可能是亚成鱼),它们试图利用雌性在巢穴里产卵时加入,趁机得到受精的机会。然而,Ota 等人(2014)发现,80%以上的后代由配对的雄性所生,当巢穴入口仅足够小以便体型较小的雌性进入时,雄性的成功率甚至更高。

        所有照顾幼崽的工作都是由雌性完成的,在孵化期间,雌性的身体通常堵住巢穴入口。窝中的鱼苗数量不多,通常在孵化约 10 天后,有 100-150 条鱼苗从巢穴中出现。只要它们留在巢穴里,它们就会受到保护,但一旦它们离开巢穴,雌性就不会再将它们找回来,这通常在产卵后的 20 天内发生(Nakai 等人,1990)。

        'L.' lemairii 分布于整个湖泊,但尚不清楚该物种是否存在地理变异。

〖翻译说明〗为避免歧义,AI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翻译;物种的中文名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