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可能发生在深水中,因为从未在浅水中观察到繁殖,而在深水处设置的固定渔网中捕获过孵卵的雌性(Poll 1956)。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物种是否为炫耀式繁殖者,雄性在大群体中捍卫小领土,但这对于群居口孵物种并不罕见。此外,群栖物种通常同时繁殖并释放它们的鱼苗,幼鱼形成一个新的鱼群,可能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在一起。Kriiter(1991)首次记录了在人工环境下繁殖的Trematocara nigrifrons [黑嘴深水珍珠] ,他发现雌性比雄性明显更大,雄性在繁殖期具有黑色和白色的鳍缘和黑色的喉部。这种“反向”大小差异尚未在水族箱中饲养的其他三个Trematocara物种中得到证实。在T. stigmaticum、T. marginatum 和 T. variabile中,雄性比雌性大,但通常不超过10%。T. nigrifrons的产卵未被观察到,但雌性孵化了三周,产下约40条8毫米长的鱼苗。Smith(2003)发表了关于T. stigmaticum繁殖的非常有趣的报道。他发现,早晨非常早的时候,雄性会在一个小型求偶场(直径15厘米,深约5厘米)中向几个雌性展示。雌性会降落到产卵坑中,休息片刻后与雄性在坑中盘旋,然后仅几秒钟后一次性释放所有的30-35颗卵。这些卵是在沙滩上受精的,然后雌鱼就会把它们全部放进嘴里。大约15天后,鱼苗在雌性嘴里成熟,长度约为8毫米。
所有物种的雄性都是通过性别特定的黑色斑纹与雌性区分开来的,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特定的模式。由于湖中有几个物种经常聚集在一起,因此它们需要有不同的模式,以使雌性能够选择正确的配偶。
Trematocara unimaculatum (无活体) 雄性在背鳍上有一个大黑斑,周围有白色晕圈,雌性这个斑点要小得多。有趣的是,雌性似乎比雄性大(Poll 1956),平均长度约为12.5厘米——雄性的平均长度为11厘米。最大全长(雌性)为15厘米,这个物种是属中最大的。Poll在一个成熟雌性的两个功能性卵巢中发现了120个长度为2毫米的卵。
Trematocara variabile [红金线深水珍珠] 的最大长度为8.5厘米。雄性的特征是相对较大的背鳍和两条横纹,雌性没有这两条横纹。雄性还在背鳍前部有一个黑斑。根据Poll(1956)的说法,T. stigmaticum似乎在浅水中比其他所有物种更常见,雄性在背鳍的前六个棘上有一个黑斑,在斑点下面还有白色垂饰和的白色斑记。雄性兴奋时,腹鳍变黑。有趣的是,这些颜色图案在晚上不明显,此时T. variabile和T. stigmaticum的颜色都呈银色,没有任何图案,因此这两个物种很难区分开来——唯一的区别是T. stigmaticum的体型略宽(高)一些。
Trematocara marginatum [翡翠深水水晶] 的特征是雌雄两性的未配对的鳍上都有暗色边缘带。雄性可以通过身体上的两条水平条纹轻松识别,而雌性没有这两条条纹。求偶的雄性在两条黑色条纹之间展示一条明亮的,几乎纯白色的带子。这种慈鲷的最大全长约为10厘米。
Trematocara macrostoma (无活体) 是根据两个幼鱼标本描述的。1986年,Poll认为,在macrostoma中,非常小且数量众多的牙齿分布在唇的外表面以及颌部,这些特征足以将其与其他物种隔离在一个单型属中,他将其命名为Telotrematocara。然而,De Vos等人(1996)发现,其他Trematocara物种中也有外部牙齿,因此不应该将此作为macrostoma与其他Trematocarini分开的主要依据。Takahashi(2002)还根据形态特征将Telotrematocara重新归为Trematocara。T. macrostoma还以背鳍上有1-3个黑色斑点为特征,每个黑色斑点旁边都有一个白色斑点,还有其大嘴,这是坦噶尼喀湖中其他慈鲷所无法比拟的,当鱼在游动张开嘴巴时,这个大嘴可能是当作收集浮游生物的篮子。另一方面,Andersen(2013c)认为,许多细长的(毛发状)牙齿可能表明了它是一种食鱼性生活方式,因为在一些大口径、捕食鱼类的海洋捕食者中发现了类似的牙齿。他还猜测到T. macrostoma可能实际上以其他Trematocara为食。然而,尽管已经收集到几个成年标本,但它们的胃里都没有食物残渣。Bailey和Stewart(1977)也讨论了这个物种,指出雄性的背鳍比雌性高得多,但同样没有提到它可能的饮食特点。头部的感觉系统发育良好。最大全长约为10厘米。所有标本都是在湖的南半部与大量其他六种Trematocara物种一起捕捉到的;然而,T. macrostoma并不是一种丰富的物种。这可能确实表明了T. macrostoma是一种不同的,也许是食鱼性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