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浅层岩石栖息地(五)(2)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0-15


       Tawil(2013a)通过引用 Koblmüller 等人(2007a)的一项分子研究,证明了他将 A. sp. 'compressiceps shell' 区分为一个独立物种的合理性,该研究中他们构建了两个系统发育树,一个基于线粒体DNA,另一个基于核DNA。然而,该研究中使用的两份 A. compressiceps 居壳形态的标本始终与岩栖形态的 A. compressiceps 标本最为接近,这意味着 Koblmüller 等人(2007a)实际上证实了 A. compressiceps 的居壳形态在遗传上与岩栖形态没有区别。其他几项研究已经检查了慈鲷物种的岩栖和居壳形态之间的遗传关系,所有研究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见第350页)。

        Koblmüller 等人(2007a)检查了所谓“骨化组”(在唇韧带中具有骨化骨的物种(Stiassny,1997))的居壳孵化者。尽管手头的数据有限,但他们明确排除了 A. fasciatus 与 Altolamprologus 属之间的密切亲缘关系。在他们基于线粒体DNA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A. fasciatus 是 'L.' callipterus 的姐妹群,但在基于一小组核DNA标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A. fasciatus 似乎是 'L.' similis 和'L.' multifasciatus 的姐妹群,同样远离 A. compressiceps。然而,Nevado 等人(2009)使用不同的核DNA标记进行的类似研究表明,A. fasciatus 是包含 A. compressiceps、A. calvus 和 'L.' ocellatus 一起组成的一个支序的姐妹群。关于 A. fasciatus 与 Altolamprologus 属的关系,没有进一步的声明。后者的研究非常有趣,因为作者令人信服地表明,所有55个 A. fasciatus 标本的线粒体DNA与 'L.' callipterus 的完全相同!解释这种情况的唯一方法是,发生了雌性 'L.' callipterus 与另一个物种的杂交,导致了 A. fasciatus 的出现。作者还发现,A. fasciatus 的线粒体DNA在整个湖中几乎没有变异(0.7%),而他们在 'L.' callipterus 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线粒体DNA,分为北部和南部变种,差异更大(4%)。A. fasciatus 的线粒体DNA(即使是南部种群的)与 'L.' callipterus 的北部变种几乎相同。这意味着 A. fasciatus 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杂交物种,否则其线粒体DNA应该与当地的 'L.' callipterus 相匹配。

        Koblmüller 等人(2007a)和 Nevado 等人(2009)解释说,考虑到'L.' callipterus 雄鱼太大,无法进入壳内,当雌鱼在里面产卵时,将精子释放在壳的开口处,因此 'L.' callipterus 与另一个居壳孵化物种之间发生意外杂交的可能性很高。水流可以将精子带到邻近的壳中,另一物种正在那里产卵。这并非异想天开,因为在湖的南部多次收集到了 'L.' callipterus 与 'L.' calliurus,以及后者与 A. fasciatus 之间的杂交种(Koblmüller 等人,2007a)。如果 A. fasciatus 是杂交的结果,那么杂交的雌性必须是 'L.' callipterus。Nevado 等人(2009)还希望确定杂交的雄性,因为 A. fasciatus 可能具有来自双亲的核DNA,因此在基于核DNA的系统发育树上出现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但事实并非如此。

        Nevado 等人(2009)还试图估计杂交发生的时间,结果发现这是很久以前(50万到大约一百万年前)。这与 'L.' callipterus 的线粒体DNA的南北二分法出现的时间相吻合,也是在湖水位骤降将湖分为两个盆地的时候(Cohen 等人,1997)。

        许多物种的起源始于单个个体或单个繁殖群体,新谱系从中进化。A. fasciatus 可能是这样一次意外杂交的最终产物,杂交的后代存活下来并彼此交配,产生了一个新物种,还发展出一种新的觅食策略,不与任何亲本物种竞争。由于缺乏预期的核DNA匹配,这两项研究都没有对可能的亲本物种提出有根据的猜测,但在形态和繁殖行为方面,我只想到一个物种,即 A. compressiceps。与 'L.' callipterus 一样,A. compressiceps 的大多数成雄鱼无法进入壳内,雄鱼的精子可能被水流带到邻近正在产卵的 'L.' callipterus 雌鱼的壳中。由于雌鱼深居壳内,雄性 A. compressiceps 甚至可能误认为壳内的雌鱼是其配偶。特别是当一组壳靠近岩石栖息地时,一条大的成年雄鱼可能在它的后宫中有居壳的雌鱼。这种意外杂交的后代可能随后从两个亲本物种中进行选择性地交配——Selz 等人(2014)的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情况会发生,某些杂交种似乎彼此具有亲和力——从而开始了我们现在所知的 A. fasciatus 的谱系。

        Poll(1986)在诊断 Altolamprologus 属时选择的特征之一是臀鳍中棘的数量较多(10-13),他指出在 Neolamprologus 属中只有一个非常细长的物种 N. fasciatus(当时将fasciatus划为Neolamprologus 属) 表现出如此高的数量(10),而 Neolamprologus 的成员平均有六根臀鳍棘。随后我就决定将 fasciatus 与 A. compressiceps 和 A. calvus 分为一组(Konings,1998),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来推翻我的决定并将其重新分类为 Neolamprologus 的成员。如果该物种起源于“Lamprologus”和可能的 Altolamprologus 之间的杂交,那么将其归入 Neolamprologus也无济于事。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