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浅层岩石栖息地(五)(4)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0-15

更多燕尾形的lamprologines

       Neolamprologus furcifer [蝙蝠燕尾] 是最早被描述的坦噶尼喀湖慈鲷之一(由 Boulenger 在 1898 年描述),而 Neolamprologus timidus [梯米斯蝙蝠燕尾] 则是最近的发现(Kullander 等人,2014b),关于其行为的信息非常少。在整个分布范围内,它与 N. furcifer 共同生活,根据在Lupita岛的观察,它们似乎有相同的栖息地偏好,即巨石悬垂面的下方,并与 N. furcifer 交替占据邻近的岩石。我尚未见到两种物种之间的攻击行为,尽管我曾见过它们的相遇,可能发生在雄鱼拜访定居在自己领地内的雌鱼时(见下文)。

        N. timidus 比 N. furcifer 略小,后者的雄鱼可达到 17 厘米的总长度(雌鱼约 15 厘米),而 N. timidus 则小约 2 厘米。两种物种都生活在岩石栖息地的深处。它们相当常见于大岩石的垂直侧面或悬垂面的下方,尤其偏爱与水平面成 90° 以上角度的巨石暗面。这两种鱼经常被看到倒挂或头朝下移动,但腹部始终非常接近基底。看起来几乎像鱼沿着岩石的轨道移动,仅用其大胸鳍划动。这两种鱼都是独居的,会驱赶几乎所有进入其相对较小领地的入侵者。防御的觅食领地平均占地约 0.15 平方米(Hori,1983)。

        N. furcifer 的食物主要是栖息地裂缝、洞穴和缝隙中的微小 atyid 虾类,有时还包括在岩石裂缝中产下的蓝珍珠鳉(Lamprichthys tanganicanus)的卵。产卵的 L. tanganicanus 通常完全无视 N. furcifer 的存在,后者经常在不到 5 厘米的距离等待蓝珍珠鳉放弃雌鱼刚刚“注入”岩石狭缝中的卵。其他慈鲷物种如 Telmatochromis temporalis 和 Neolamprologus mondabu 也同样喜欢吃蓝珍珠鳉的卵。

        两种鱼的咽齿都细长而尖锐,表明其捕食倾向。N. furcifer 紧贴基底移动,这可能有助于定位猎物。另一方面,猎物可能认为自由移动的物体比岩石上移动的“隆起”更危险。N. furcifer 对鱼鳔有非常精确的控制,这可能是为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所必需具备的。在人工饲养中处理该物种的经验表明,其鱼鳔比其他lamprologines更容易受到突然压力变化的影响,即使是轻微的变化。几乎所有野生捕获的 N. furcifer 最初在水族箱中都不适应,出现鱼鳔问题。它们在底部静止不动,无法在水柱中停留。引入水族箱几周后,大多数情况下功能障碍似乎已愈合,鱼看起来健康,能够在水中保持任何姿势。这一问题甚至在从一个鱼缸捞鱼到另一个鱼缸时也可能发生。

        N. furcifer 的雄鱼和雌鱼都有自己的觅食领地,雌鱼的领地成为繁殖领地,面积更大,通常占据整个巨石的下侧。大多数繁殖的雌鱼在 2 至 9 米的深度被发现(Nagoshi,1983),它们之间为领地进行激烈竞争;Yanagisawa(1987)的实验显示,如果移除一条繁殖的雌鱼,一天内就会被一条较小的雌鱼取代。雄鱼有后宫,可能“控制”超过 10 条雌鱼(Yanagisawa,1987)。雌鱼从不离开自己的领地,雄鱼则定期离开自己的领地去拜访雌鱼。

        产卵发生在雌鱼的领地内。雌鱼产下的奇特绿色卵子,雄鱼为其受精后会离开雌鱼,将抚养仔鱼的重担留给雌鱼。每窝有 50 至 100 枚卵,产在雌鱼领地的中心,约需三天孵化。幼体用头部的腺体再粘附着在岩石上四天,然后才能自由游动。卵和幼体阶段的死亡率很高,可能是由于夜间鲶鱼的捕食(Yanagisawa,1987)。当仔鱼自由游动时,通常只剩下大约十几条。这些微小的鱼苗分布在雌性领地的岩石表面;它们不像其他一些lamprologines的仔鱼那样在巢穴上方盘旋——通常像后者这种情况下,父母双方都会保护(更脆弱的)后代。一旦仔鱼大于约 10 毫米,它们就会对彼此变得好斗,并在雌鱼的领地上扩散,通常停留一个多月,有时更长;下一窝通常在前一窝仔鱼达到独立(约 3 厘米大小)并散布到邻近岩石之前就产下(Yanagisawa,1987)。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