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沙地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1-06



沙地


       这里所定义的沙质栖息地主要是沙子覆盖底部的地方,其中岩石覆盖面积不足十分之一。裸露的沙子区域不能为慈鲷提供足够的保护,因此很少有这类鱼类栖息。只有那些生活在极浅水域和那些成群结队的鱼类才会在裸露的沙子底部冒险。由于它们群体性的觅食方式,所以在这种类型的栖息地潜水时很少遇到它们。当有一些岩石提供庇护时,鱼类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Callochromis

       Callochromis 属的两个最小种类出现在纯沙质栖息地的最浅部分,它们曾是湖泊沙地湖岸线上最常见的慈鲷(Poll 1946),但沙滩围网耗尽了这些浅水沙居鱼类的大部分种群。如今,这些慈鲷在某些地区仍然很常见,希望随着目前对沙滩围网的禁令,它们能够恢复昔日的辉煌。

        在描述这两种漂亮慈鲷的生活方式之前,需要澄清一下,因为我认为之前(Konings 1998)可能引起了一些混淆。Callochromis pleurospilus [红线天使] 是 Boulenger 于 1906 年根据在 Mpala 和 Tembwe(两个地点在刚果比较靠近)采集的标本描述的。八年后,他从 Tulo 和 Kilewa 湾采集的标本中描述了 Callochromis stappersii。这个物种后来被 Poll(1946)与 C. pleurospilus 同义,但在 1986 年又被 Poll 复活了。

        最初,我以为位于坦桑尼亚 Karema 南部的 Kilewa 河与 Boulenger 描述的 C. stappersii 的“Kilewa 湾”相对应,并声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位于坦桑尼亚。后来,我在坦桑尼亚的 Kalila 拍摄了类似于 C. pleurospilus 的慈鲷,它们的鼻子比我们在 C. pleurospilus 中看到的要长,并错误地认为它们是 C. stappersii 的代表。然而,Stappers(为这个物种采集模式标本的人)从未在坦桑尼亚收集过鱼类,事实证明,Tulo 是 Moba 南部的一个小村庄,他所谓的 Kilewa 湾很可能对应于刚果的 Moba 湾——这两个地方都靠近 C. pleurospilus 的模式产地。在恢复 C. stappersii 物种名称时,Poll(1986)增加了一些在 Mpala 附近(Lufuko 河)收集到的“模式”,而 Mpala 也是 C. pleurospilus 的模式产地之一。

        1998 年,Takahashi 和 Nakaya 在检查了所有模式标本和来自湖泊周围的 76 个额外标本后,再次将 C. stappersii 与 C. pleurospilus 同义。我不相信同一个属和形态如此相似的两个物种可以在同一栖息地共存,因此我同意 Takahashi 和 Nakaya 的观点,认为 C. stappersii 是一个次异名。

        我认为我之前称之为 C. stappersii 的坦桑尼亚物种与 C. pleurospilus 不同,但由于该名称不再适用,建议将这个物种称为Callochromis sp. 'pleurospilus tanzania' [史坦博天使] (Konings 2015)。我在坦桑尼亚的 Kalila(Karema 南部)和 Kipili 观察到了这个物种,它经常从 Kekese(Karema 北部的一个地方)出口到水族贸易市场。没有关于在这个区域发现 C. pleurospilus 的可靠报告或收藏品,我认为 C. sp. 'pleurospilus tanzania'的分布范围仅限于 Mahale 山脉和 Kipili 之间的沙滩。在这个区域以外,我们在湖泊的其他地方发现了 C. pleurospilus。

        C. pleurospilus 和 C. sp. 'pleurospilus tanzania'都是小型慈鲷,雄性最大可达 11 厘米多一点。它们像所有其他小型沙居种类一样,在非常浅的沙质栖息地中结群觅食,很少出现在水深超过 3 米的地方。由于没有岩石或其他物体提供庇护,这些银色的慈鲷还有一种额外的躲避威胁的方法:它们钻入沙子里,等待长达 10 分钟,直到危险过去(Werth 2009)。

        Callochromis 物种是杂食性食肉动物,以它们在沙子里找到的任何东西为食。它们随机地咬嚼并过滤沙子的上层寻找食物。它们的食物包括昆虫幼体、小蜗牛、小贻贝虾、蠕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Poll 1956)。

        雄性 C. pleurospilus 建造直径约 15 厘米的小型沙堡产卵场,并在周围筑起一个隆起的边缘。在我所遇到的唯一一个 C. sp. 'pleurospilus tanzania' 种群中,雄性在沙子上的波纹之间捍卫小型产卵场,但没有明显可见的圆形凹陷。两个物种的繁殖都发生在清晨(甚至在日出前),可能是因为风还没有开始吹——通常到了上午,随着波浪的产生,极浅水域的任何产卵活动都会变得不可能。在水族箱中,这两个物种都会在沙子上挖掘产卵场(Thomas Andersen,pers. comm.)。

        雄性会非常热情地向经过的雌性示爱,并试图引导它们到产卵场。雄性通过将其臀鳍折叠成一种宽橙红色边缘的鳍,使其看起来像一个立体的鱼卵,并将其置于产卵场的中心。雄性身体的其余部分都弯曲着远离雌性。一个成熟的雌性对雄性的求爱展示做出回应,进入它的领地。雌性每次在沙子上产 1-5 颗卵,然后转身将卵捡起。经过几次产卵后,雄性再次将折叠的臀鳍朝着收集卵的雌性伸展,释放精子。雌性在雄性的臀鳍上啄食,误以为那还是沙子上的卵,从而将精子吸入口中,使口中的卵受精。每窝卵的数量在 15 到 40 颗之间。雌性孵化卵和幼鱼约 17-20 天,之后释放并放弃幼鱼(Werth 2009)。

〖翻译说明〗为避免歧义,AI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翻译;物种的中文名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