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沙地(9)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1-06


Xenotilapia ornatipinnis

       Xenotilapia ornatipinnis [大眼仔珍珠] 的最显著特征是巨大的眼睛和雄性两侧的银色中纵带,最大总长约为 13 厘米。眼睛并不完全圆形,而是椭圆形;这使得眼睛能够在头骨中有更多的空间。大眼睛比小眼睛具有更好的光感知能力,如此巨大的眼睛可能在深水或浑浊水域的昏暗光线条件下提供更好的视力。雄性两侧的银色条纹可能作为一种识别标志,让雌性在深水或浑浊水域中使用那些巨大的眼睛找到它们的配偶。Poll(1956)报道称,大多数的标本都是从深水中捕捉到的,其中一些来自 110-160 米的深度,但也有记录在五米深度捕捉到的这个物种。Gysels 等人(1997)在 Bujumbura 附近的浅水沙底发现了 X. ornatipinnis,但主要是在早晨。在白天的其他时候,它们在大约 15 米的深度更常见。在湖泊最北端的浅水栖息地中,能见度通常非常低,雄性侧面的银色条纹可能是对栖息地中经常出现浑浊情况下的一种适应。X. ornatipinnis 已经在湖泊周围的各个地点被记录到(Poll 1956),可能具有整个湖泊范围的分布。

        它的食物包括小型甲壳动物(主要是底栖桡足类)、硅藻和昆虫幼体(Gysels 等人,1997)。与大多数在底层觅食的鱼类一样,X. ornatipinnis 的肠道内容物中多达三分之一是沙粒(Poll 1956;Gysels 等人,1997)。

        X. ornatipinnis 是一种母系口孵鱼类;雌性没有银色条纹,但在背鳍上有 5-7 个不明显的黑点。在水族箱中,雄性领地性较弱,不会建立产卵场所;雌性在沙地和岩石上被求偶,但产卵发生在沙地上。这时雄性的色彩加深;它的眼睛虹膜变得更蓝,脸颊变黄,喉部变暗。按照典型的 Xenotilapia 方式,雄性在求偶时展开所有的鳍并扩张鳃部。一旦雌性对求偶感兴趣,它们会在沙地上进行多次“干练习”(即不产卵),有时在此过程中创建一个小凹陷。过了一会儿,雌性会产下最多六颗卵,雄性在雌性将卵放入口中之前对其进行受精。一窝卵最多可达 60 颗,雌性孵卵约三周。它可能与其他口孵的雌性同时释放鱼苗,从而形成一个新的鱼群。幼鱼生长非常迅速,一年后长度约为 8 厘米(Andersen 2014a),那时它们已经达到性成熟。


Grammatotria lemairii

        Grammatotria lemairii [雷马利大珍珠] 是湖泊中最大的沙地觅食鱼类,最大总长约为 26 厘米(Poll 1956),但成年鱼通常长度在 15-20 厘米。雌性平均比雄性小 15%。它在整个湖泊的沙质底层都很常见,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其尾部鳍梗上的黑色斑点识别出来。G. lemairii 以沙中的无脊椎动物为食,如昆虫幼体、小型蜗牛、籽虾和其他甲壳动物(Poll 1956)。与大多数其他过滤沙子的物种(如 Xenotilapia 和 Callochromis)不同,G. lemairii 在更深层次的沙子中挖掘寻找食物。为了达到这个深度,它首先像 Xenotilapia 那样将上层沙子吹走,然后将头部伸入沙中。这种鱼拥有非常长的吻,在捡拾沙子时,头部可以完全埋入沙中。

        根据人工饲养观察,雄性不具领地性,也不建立产卵场。G. lemairii 在非繁殖期呈沙色,但求偶的雄性头部和颈部有黑色斑块,吻部呈铜色。繁殖期的雄性还表现出不明显的金属色调和身体上加深的纹理。求偶的雄性将成熟的雌性从鱼群中隔离出来,并在原地交配。口孵的雌性重新加入鱼群,孵化卵约四周,然后释放幼鱼。每窝卵数量在 60 到 100 颗之间,孵化期后平均释放约 35 条鱼苗。

〖翻译说明〗为避免歧义,AI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翻译;物种的中文名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