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eniolethrinops
Taeniolethrinops属由Eccles和Trewavas(1989年)为马拉维湖浅层沙质栖息地中非常大的Lethrinops类的慈鲷而建立。多年来,人们认为它只包含两个物种, Taeniolethrinops praeorbitalis [金蜡黄] 和 Taeniolethrinops furcicauda,直到Turner(1996年)检查了各种沙栖慈鲷,提出至少有三个、也许可能有四个这种大型沙地觅食者。
该属的两个诊断特征之一是从颈背到尾基部的深色斜纹,顺便提一下,现在已知该特征在模式种T. praeorbitalis的成年个体中是不存在的。Eccles和Trewavas(1989年)认为 Taeniolethrinops laticeps [莱蒂斯珍珠] (确实有斜纹)可能与T. praeorbitalis没有区别,但Turner(1996年)发现前者是不同的,经常与后者同域分布。Trewavas(1931年)将Lethrinops macrorhynchus 与Regan(1922)的 praeorbitalis作同物异名处理,但Turner(1996年)重新检查了macrorhynchus的模式,注意到虽然在形态上类似于praeorbitalis,但也表现出非常显著的斜纹。他还指出,在Nkhata 湾附近采集的一些小标本类似于macrorhynchus。
Taeniolethrinops macrorhynchus [长吻大头珍珠] 与T. laticeps的区别在于具有明显更长的吻部;事实上,其吻部与T. praeorbitalis的一样长,但如前所述,后者缺乏体侧的斜纹。第四个物种T. furcicauda的非繁殖个体则易于识别,因为其身体和鳍的下半部分有黄色的颜色,并有明显的斜纹。这些物种之间还有更多的差异,下面将讨论。我有幸观察到其中三个物种在湖中的繁殖,它们也显示出差异。这四个物种在湖东南臂的Luwala和Chimwalani礁同域分布。
该属中最大的物种,T. praeorbitalis,发现于5至40米的深度。其最大总长约为30厘米,我只在湖的南部Nkhotakota以南见过它。我之前(Konings,2001年)报告该物种在全湖范围内出现,但我可能被其他外观相似的物种所混淆了。
T. praeorbitalis发现于纯沙地以及岩石附近的区域。它在Chembe 滩(Cape Maclear)非常常见,在那里它将头部插入泥沙基底,舀起大量的物质,通过鳃进行筛选。其长吻允许其筛选比大多数其他物种更深层的基底。虽然大多数沙地觅食的物种只筛选底部上层1-2厘米,但T. praeorbitalis可“潜入”深达10厘米,并在此过程中创造相当大的坑洞。挖掘的个体经常伴随着Cyrtocara moorii或Protomelas annectens的跟随,它们仔细检查筛选者鳃中排出的物质,寻找可食用的碎屑。T. praeorbitalis从沙子中获取的食物主要是摇蚊幼虫,但Turner(1996年)报告说也摄入了大量的沙子和碎屑,以及硅藻物质。幼年T. praeorbitalis有时也会跟随较大的个体,取食由较大的个体挖掘暴露的无脊椎动物。
在Cape Maclear于7月和8月观察到T. praeorbitalis的繁殖雄鱼。它们建造巨大的沙堡式产卵坑,直径可超过2.5米!这些大型结构周围环绕着一圈小坑,雄鱼从中移走沙子以建造其产卵地点的巨大墙壁。大多数产卵坑发现于约7-10米的深度,产卵坑之间的距离通常超过5米,估计平均为8-10米。很少看到雄鱼之间的互动——可能是因为相邻雄鱼之间的距离太远——大多数精力用于改进产卵坑并驱赶试图检查新暴露沙子的异种入侵者。我没有目击到产卵过程,但当一只成熟的、正在寻找配偶的雌鱼接近它们的领地时,雄鱼会变得异常活跃。我尚未观察到护仔的雌鱼,但预计它们会像T. laticeps和T. furcicauda那样保护后代。
该物种与其他三个物种的区别在于缺乏斜纹,此外与T. laticeps和T. furcicauda的区别在于吻部更长。在水族箱中,T. praeorbitalis有时会表现出斜纹,取决于其情绪(Peter Baasch,pers. comm.),但湖中的亚成体(可通过长黄色吻部识别)没有斜纹。幼鱼的吻部(相对)不如成体那么长。
T. macrorhynchus长期以来被与T. praeorbitalis作同物异名处理,如前所述,Turner(1996年)首次对此提出质疑。很久以前,我在湖的北部拍摄了一些大型沙地筛食者,鉴定为T. praeorbitalis,尽管它们显示出明显的斜纹。这些有斑纹的个体也有黄色的吻部,但吻部太长,不能归为T. furcicauda。最初我认为这些是有斜纹的北部变种的T. praeorbitalis,但后来我在Luwala礁发现了带有和不带斜纹的长吻Taeniolethrinops,它们似乎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物种。其中一个无疑是T. praeorbitalis,因为它是该组中唯一没有斜纹的物种,我认为另一个有斑纹的物种很可能是T. macrorhynchus,因为它有长吻和稍大的口。与其给每个种群不同的名字,我更愿意将所有具有明显斜纹的长吻形态归为T. macrorhynchus,包括湖的西北岸沿岸的那些吻部和身体下部有黄色的个体。我还包括一种已被进口为“Lethrinops Laticeps Itungi”(有时称为“Aulonocara Rostratum”)的形态。我从未见过该物种的繁殖雄鱼,但在马拉维的Luwala礁约20米深处遇到了一群口孵的雌鱼。T. macrorhynchus与T. laticeps和T. furcicauda的区别在于具有长的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