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万宝鱼的三湖慈鲷世界                 【网站申明】


三湖圣典

MENU

坦噶尼喀湖慈鲷圣典
《 坦 噶 尼 喀 慈 鲷 和 它 们 的 自 然 栖 息 地 》

空壳生物群落(一)(9)

原著:《Tanganyika Cichlid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第4版-2019) 作者:Ad-Konings 翻译:ChatGPT-4o 日期:2024-11-09




大型贝壳床

       单个贝壳和低密度贝壳区域主要由专门的栖贝繁殖者居住;那些使用贝壳保护后代的临时性栖贝繁殖者(它们自身太大,无法在贝壳中寻求庇护)似乎对这种区域没有太多的兴趣。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单个贝壳已经被适应性更强的物种或螃蟹(Bills 1996)占据。然而,大型贝壳床是许多慈鲷的家,包括固定性和临时性栖贝繁殖者,大型贝壳床的作用类似于粘附在岩石上厚厚的矿物质壳(见第52页),为许多小型岩石栖息的慈鲷提供庇护。贝壳床里并非所有贝壳都有居民,对幼年慈鲷来说,藏身之处似乎也很丰富。


两种最小的栖贝繁殖者('Lamprologus' multifasciatus 和 'L.' similis)

       两种密切相关的物种,'Lamprologus' multifasciatus [九间贝] 'Lamprologus' similis [斑马贝] ,常常与大型贝壳床有关。 'L.' similis 和 'L.' multifasciatus 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背鳍开始前的头部有两个垂直条纹。这两种物种不仅在贝壳床中发现,还在岩石栖息地的碎石中发现,但仅在较深的水域(深度超过25米)。在贝壳床周围,这些微小的慈鲷可以在10米深的地方出现。

        它们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生活方式,因为它们几乎总是生活在由5-20只成年鱼组成的群体中,每个群体都使用一堆空蜗牛壳进行繁殖和遮蔽。每个群体的领地包括一个沙子里的凹陷或坑,里面有一些完整的贝壳,通常比群体中的成年个体数量要多。在贝壳被一层沙子覆盖的情况下,如同通常的情况一样,它们必须在使用前挖掘,用嘴巴将沙子从贝壳里移到领地边界。群体领地紧挨着彼此,形成大型聚居区。当贝壳数量变得有限时——每个成年个体都需要自己的贝壳——一些鱼会分离出来,露出新一组贝壳区,形成新的群体。Schradin 和 Lamprecht(2000)发现,群体中的雌性争夺大量贝壳(可能用于其后代的未来使用),并在群体内互相防守各自的子领地。他们还发现,主要是雄性开始组建新群体。一旦建立新群体,其数量会随着移民雌性的增加而增加,但雄性永远不会迁移到已建立的群体。当雌性加入新群体时,它们通常会遇到来自原有雌性的反对,不得不通过竞争以确立自己的地位,而雄性则乐于允许外来雌性在它的群体中建立自己的地位,并在雌性间的争斗升级时进行干预。

        'L.' multifasciatus 和 'L.' similis 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小的慈鲷种类:雄性最大不超过5厘米总长度(TL),雌性很少超过4厘米TL。生活在岩石中的个体比那些生活在空贝壳中的个体具有更大的最大总长度(5厘米对4厘米)。在水族箱中,这些鱼的体型与其野生“表亲”相比没有明显的增大。除大小外,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幼鱼缺少斑纹,有时被误认为是雌性,但成年雌性具有与雄性相同的斑纹。

        'L.' similis 分布在坦噶尼喀湖刚果沿岸的 Cape Tembwe 和 Kapampa 以及坦桑尼亚沿岸的 Cape Kabogo 和 Ikola 之间。这些湖岸段位于彼此对面。'L.' multifasciatus 出现在湖的最南端,其分布范围延伸到刚果沿岸Kapampa以南的整个赞比亚湖岸以及Kala以南的坦桑尼亚湖岸。

        这两个物种主要以漂浮在它们领地附近的浮游生物(桡足类)为食,但它们也会吃在贝壳中发现的任何合适的无脊椎动物。栖息在岩石中的个体同样以浮游生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Poll(1956)发现,'L.' multifasciatus 的一个标本的肠子长度约为总长度的60%。Biischer(1992c)在一些 'L.' similis 的胃中发现了甲壳类、昆虫幼体、藻类、硅藻和沙粒,并测量出肠子长度为总长度的75-80%。

        在贝壳床中,这些小慈鲷形成繁殖群体,通常由2-3个成年雄性和4-5个成年雌性组成,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贝壳,受到威胁时可以撤退到贝壳里。产卵发生在雌性的贝壳内部。在可以自由游动约两周后,鱼苗会离开雌性的贝壳,穿过群体领地内贝壳床的缝隙,寻找可以藏身的贝壳,甚至那些已经被成年鱼占据的贝壳。在它们成熟之前,整个群体都会包容它们。Schradin和Lamprecht(2000)通过DNA分析发现,'L.' multifasciatus的单个群体中的繁殖雄性通常是近亲,25%的成年雌性可能是主要α雄性的后代,雌性再与自己的父亲或兄弟繁殖后代。通过对 'L.' similis 的水族箱观察发现,雌雄通常会保持在一起,但当贝壳重新排列时,新的配对关系可能会迅速形成。

        尽管 'L.' similis 被描述为一种岩石繁殖而非栖贝繁殖的慈鲷(Biischer,1992c),但它在Cape Tembwe(刚果)附近的贝壳床、Mahale山脉沿岸以及坦桑尼亚中部的Halembe、Segunga和Mkuyu非常常见。另一方面,它的南方姊妹种 'L.' multifasciatus 也出现在岩石栖息地中。水族箱观察表明,这两个物种都更喜欢贝壳而不是用鹅卵石和小石头堆积而成的洞穴。

        Koblmuller等人(2007a)发现,在比较从线粒体和核DNA分析得到的 'L.' multifasciatus 和 'L.' similis 的系统发育树时,存在差异。当使用核DNA时,这两个物种,无疑是彼此最亲近的亲属,彼此紧密地作为最近的亲属分组,但是当使用线粒体DNA时,它们相距甚远,没有归类在一起。最可能的情况是,其中一个物种是杂交的直接结果。由于7.5万到10万年前湖泊的极南端是陆地,因此,'L.' similis 很可能是两个物种中较早的一个,因为现在它分布在湖泊的中部地区,在上一个极端低水位期间可能分布在湖泊的南部盆地。随着水位上升,一些个体可能已经在南部占据了新的可用栖息地,但由于这些创立群体的极低种群密度(大型贝壳床形成需要时间),它们可能已经与其他物种(如 'L.' calliurus,其雌性与 'L.' similis 一样小)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已经是我们现在称之为 'L.' multifasciatus 的物种,或者可能已经与 'L.' similis 进一步繁殖,最终形成了今天的 'L.' multifasciatus。线粒体基因只能由母亲传递,因此“非 similis”亲代必须是雌性。


      〖翻译说明〗为避免出现歧义,在翻译时要求人工智能对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与文献相关的专用词等一律不进行翻译,直接用原文。同时为便于理解,每个物种后面均标注了中文名,并用小一号字体以 “ [中文名] " 的形式表示。